唐朝地國子監佔一坊之地,有一千多間學舍,規模太大,皇城內放不下,是以建在皇城外面,是唐朝唯一不在皇城內的“中央機構”,守衛自然森嚴,在這裡見到兵士,實屬正常。
鄭宛如笑道:“索大哥……”帶隊的軍官臉一板,斥道:“鄭宛如,少嬉皮笑臉的,我在辦正事。”
“索大哥,我也在說正事。”鄭宛如臉上的笑容消失,介紹道:“索大哥,這位陳再榮陳先生奉國子監之命應試,特來報備。你知道地,這次應試可是太子主持哦。”
後面一句話是在提醒這位姓索的軍官不要太無禮,陳再榮是能見到太子的人,後面的話大家都明白。索姓軍官冷笑一下道:“就是見皇上,也得這麼辦,驗文書!”
對他這種不畏權貴的品德陳晚榮很是讚賞。陳再榮取出文書遞上,索姓軍官驗過道:“原來是陳先生,請恕無禮。您請進,這兩位得做什麼的?”
鄭宛如介紹道:“這位是陳再榮的兄長,特地送陳再榮報備。這是我姐。”
索姓軍官沒有說話,看著陳再榮,陳再榮明白他地意思:“索大人,鄭年兄說的是實話,這是我哥。”
“那你們進去吧。記住,得守規矩。”索姓軍官手一揮,帶人退下。來得快,去得也快。
鄭宛如解釋道:“國子監雖是朝廷重地,比起皇城裡寬鬆多了。家人、朋友來訪,都可以見。”
國子監雖是為朝廷培養人才,是官學,畢竟是學術機構。學者之間走訪、交流學術是必然之事,要是規定太嚴苛,不準見面,反倒抑制了學術地發展,對這點陳晚榮很是讚賞。
“這是井亭,東面這門叫敬持門,通孔廟。每當祭祀之時,這裡的博士、生員進進出出,人來人往。”鄭宛如真是個好導遊,逐一介紹。
從中間大門進入,陳晚榮一下子驚呆了,學舍一幢接一幢,寬大明亮,一眼望不到頭,就是現代高等學府也沒有這等規模。陳晚榮是高等學府的高材生,萬未想到國子監竟然如此宏大,不驚訝都不行。
鄭晴和陳再榮也是訝異。鄭宛如笑著介紹:“武德元年,高祖下旨辦學,修建國子監。那時的國子監不大,只有四百來人,都是朝廷官員子弟,沒有四門俊生。到了武德七年,戰事平息,天下一統,高祖擴建了國子監,設立子四門學,百姓庶民可以憑才藝進國子監求學。
“貞觀年間,太宗皇帝下旨大徵天下儒士,充實國子監。太宗皇上數度臨幸國子監,國子監因此盛極一時。增修學舍一千二百間,擴大了太學、四門學博士和生員,才有今日之盛。”
從他的話裡,陳晚榮真切的感受到貞觀遺風,唐太宗遺教,是那麼的宏大,怪不得唐朝能夠盛極一時,名垂千古!
第三十六章 國子監(下)
讀書在古代是一種特權,平頭百姓讀書的事雖不少,比起貴族、富人來說比例少了許多,周禮宣揚的“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更是一種桎梏。唐朝能設定四門學,招收庶民百姓子弟入學,是中國教育史上的一大進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為唐朝培養了很多人才,為大唐的興盛做出了貢獻。
“高兄,你又在扇,扇出道理了麼?你都扇了幾天了呢。”一個頗帶譏誚的聲音傳來。
空地上有一個亭子,幾個學子圍坐在亭子裡,正在討論問題,氣氛很熱烈。有一個學子,約莫十八九歲年紀,右手不住在面前扇來扇去,眉頭緊皺,正在思索問題:“廖兄這話不對了,凡事都得弄清道理。你想呀,升火的時候,用扇子這麼一扇,或者用嘴一吹,這火就燃得更旺了,這道理何在?”
“高兄,這有什麼道理?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用不著琢磨了。”又一個學子潑冷水。
“高兄,也是我們瞭解你,要是換成不了解你的人,肯定把你當瘋子了。快坐下,不要折騰了,我們來吟詩。”一個學子拉著他坐下來。
鄭宛如一臉的好笑,彷彿在看猴子跳圈似的。
陳晚榮聽在耳裡,喜在心頭,這位姓高的學子提的問題雖然平常,卻是個化學問題,在唐朝,還是在國子監聽到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要陳晚榮不驚喜都不行:“他是誰?”
鄭宛如雖不明白陳晚榮的用意何在,還是回答:“高漸唄。國子監除了名地瘋子,整日裡不好好讀書,就搞些莫明其妙的事情。”
他嘴裡的莫明其妙的事情,在陳晚榮聽來肯定是自然科學方面的事情,很是感興趣的問道:“都有些什麼事情?”
“陳先生,沒給您說,這高漸做的事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