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1部分

42 本處所述是中國大陸的區域經濟學學科演進概況。中國臺灣的區域經濟學學科發展始於1950年代,1980年代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代表性成果是《空間經濟學》(經濟百科全書第八編,臺灣聯經出版實業公司1986年版);1990年代以來,臺灣學者在都市及區域規劃(City and Region Planning)、城市行銷(City Marketing)、地區行銷(Place Marketing)等理論研究方面成果極其豐碩,東吳大學、逢甲大學等大學都開設有《區域經濟學》或《城市和區域經濟學》本科、研究生學位課程。臺灣區域經濟學研究隊伍主要分為〃經濟學派〃、〃地理學派〃和〃都市及區域規劃(設計)學派〃。

43 陸大道(1995)指出,杜能的〃孤立國〃1937年被譯成中文傳入中國。參見陸大道。 區域發展及其空間結構'M'。 北京:科學出版社,1995:30。

② 吳傳清。 論任美鍔關於韋伯工業區位理論的研究'J'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7(4):27…33。

44 張文忠。 經濟區位論 '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 1。

45 童旭紅。 企業區位決策因素分析'J'。 現代企業; 2004 ( 11): 11…12。

46 最低(小)成本學派區位論以完全競爭理論為基礎,認為企業區位選擇的動機是追求最小成本,最小成本點即最佳區位點。其代表人物是杜能(1826)、龍哈特(1882)、韋伯(1909)、俄林(1933)、高茲(1943)、胡佛(1937、1948)等。

47 相互依存學派區位論以不完全競爭理論為基礎,強調需求對區位的影響以及企業區位間的相互依存關係。其代表人物是費特爾(1924)、霍特林(1929)、帕蘭德(1935)等。

48 市場學派(最大利潤學派)區位論從需求因子出發,認為最佳區位既非成本最小點也非收入最大點,而是利潤(收入和成本的差額)最大點。其代表人物是克里斯塔勒(1933)、廖什(1939)等。

49 張文忠在《經濟區位論》(張文忠,科學出版社,2000)、《經濟地理學》(李小建,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經濟地理學(第二版)》(李小建,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現代區域經濟學》(魏後凱,等。 經濟管理出版社,2006)等專著和教科書中,對西方經濟區位理論作了系統而精煉的總結,是迄今為止國內學術界最具代表性的西方區位論思想研究成果。本章主要參綜了張文忠的相關研究成果。

50 '德'約翰·馮·杜能。 孤立國同農業和國民經濟的關係'M'。 吳衡康;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19…20。

51 李瑜;鄭少鋒。 農業區位論與西部退耕還林區農業產業佈局研究'J'。 農業現代化研究;2007(2):147~150。

52 '德'阿爾弗雷德·韋伯。 工業區位論'M'。 李剛劍,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32。

53 '德'阿爾弗雷德·韋伯。 工業區位論'M'。 李剛劍,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32。

54 '德'阿爾弗雷德·韋伯。 工業區位論'M'。 李剛劍,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41。

55 '德'阿爾弗雷德·韋伯。 工業區位論'M'。 李剛劍,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47…48。

56 '德'阿爾弗雷德·韋伯。 工業區位論'M'。 李剛劍,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50。

57 '德'阿爾弗雷德·韋伯。 工業區位論'M'。 李剛劍,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58…59。

58 '德'阿爾弗雷德·韋伯。 工業區位論'M'。 李剛劍,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59。

59 '德'阿爾弗雷德·韋伯。 工業區位論'M'。 李剛劍,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107。

60 '德'阿爾弗雷德·韋伯。 工業區位論'M'。 李剛劍,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118…120。

61 中譯本書名為《德國南部中心地原理》。

62 張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