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的服務設施(娛樂設施和交際場所)等等。當最大利潤區位不能滿足這些需求時,企業家有可能放棄最佳區位,轉而選擇接近最佳區位且又能滿足其偏好需求的區位。

二、普雷德的行為區位理論

普雷德在《行為與區位》(1967)66一書中闡述了行為因素對區位決策的影響作用,構建了其行為區位理論體系。他認為,經濟活動區位是從事經濟活動的行為主體(〃滿意人〃)的決策結果,是決策者基於所掌握的資訊量,對資訊進行判斷、加工後所作的決定;作出何種區位決策以及區位決策是否合理,均取決於在決策時點的資訊佔有量以及決策者的資訊運用能力。

普賴德運用行為矩陣研究區位決策,強調不完全資訊和非最佳行為對區位選擇的影響作用。行為矩陣由資訊水平軸(縱軸)和資訊運用能力軸(橫軸)構成,資訊水平軸表示各決策者在進行區位決策時所擁有資訊的數量與質量,資訊運用能力軸則表示決策者運用資訊的能力。各決策者均處於行為矩陣中的不同位置(見圖2。12)。在行為矩陣中,決策者的位置越接近右下方表明其擁有的資訊量越多,資訊質量越高,決策時越有接近最佳區位的可能;決策者的位置越接近左上角表明其擁有的資訊量越少,資訊質量越低,決策時選擇最佳區位的可能性越小。諸如:位於行為矩陣左上角的決策者幾乎不擁有有關區位的資訊,且缺乏資訊的運用能力,所選擇的區位不可能是最佳區位,且位居盈利空間界限之外;位於行為矩陣右下角的決策者,擁有全部的有關區位的資訊,且具有極強的資訊運用能力,所選擇的區位一定是最佳區位;、是兩個極端,現實中往往大多數決策者更多地處於、或其它中間位置,因不擁有完全的資訊、不具備較強的資訊運用能力,即使是以謀求最佳區位為目標,但其選擇的區位也僅僅只是在盈利空間界限內或甚至是在盈利空間界限外。是一般的決策者,其選擇的區位會在盈利空間邊界內,但因其缺乏充分的資訊量和處理能力,選擇最佳區位點的可能性極小。位於行為矩陣左上部的決策者,因其僅掌握的資訊有限,且資訊運用能力較差,其選擇的區位一般在盈利空間邊界外,只有在偶然情況下會落在盈利空間界限內選擇到最佳區位點。

圖2。12 行為矩陣與盈利空間界限

資料來源:Pred A。 Behaviour and location: foundations for a geographic and dynamic location theory。(I)'M'。 Lund: C。 W。 K。 Gleerup;1967。

行為矩陣並非一成不變,隨著時間的推移,區位決策者不僅能夠獲取更多的知識經驗,而且模仿他人的能力也會提高。隨著關於最佳區位資訊量的增多以及運用能力的增強,決策者會對初期錯誤的區位決策進行反省並不斷修正,決策者在行為矩陣中的位置也不斷地從左上向右下移動,從而促使區位決策趨於合理化。

複習思考題

1.概念解釋

區位;區位因子;中心地;中心性;運費指向性;勞動力成本指向論;集聚指向論

2.簡述成本學派區位論、市場學派區位論和行為學派區位論的區別。

3.簡述杜能農業區位理論的基本內容。

4.簡述韋伯倡導的〃區位因子〃概念的內涵。

5.簡述韋伯工業區位理論的基本內容。

6.簡述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論的基本內容。

7.簡述史密斯盈利空間界限理論的基本內容。

8.簡述普雷特行為區位理論的行為矩陣分析方法及主要結論。

開放性討論題

1.運用經濟活動區位理論分析一個區域應如何基於企業、產業的區位偏好開展〃招商引資〃(或引資 營銷)工作。

2.運用史密斯盈利空間界限理論分析區際企業遷徙、產業轉移的動因及其動力機制。

參考文獻

1。'德'約翰·馮·杜能。孤立國同農業和國民經濟的關係'M'。吳衡康,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

2。'德'奧古斯特·勒施。經濟空間秩序…經濟財貨與地理間的關係'M'。王守禮,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

3。'德'阿爾弗雷德·韋伯。工業區位論'M'。李剛劍,等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4。'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