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之一,投降了三分之一,這仗還怎麼打?!
所以為了杜絕這種情況的發生,耶律淳在去年剛剛下達了一個新的命令,他命令自己的部下中所有都虞侯以上的軍官必須把自己所有的親人都送到燕京來,對於家人不在燕京範圍內的,也要登記在冊,讓當地官府嚴加限制他們的行動。
雖然耶律淳承諾會用最優越的條件善待他們的家人,但大家心裡都清楚,耶律淳這是要把大家的家人當成人質,誰要敢再投降,就先想一想自己家人的項上人頭!
所有的軍官都很不情願,但沒辦法,他們只能遵從耶律淳的命令,都先後將自己所有的家人送進了燕京,其中自然也包括曾明義,不過還真別說,自此之後,投降金軍的風氣果然為之一停。
為了全家老少三十四條人命,曾明義現在只能華山一條道走到黑了,就算最後難逃一死,死自己一個也比死全家強!
當然,他也強自安慰自己,利州城如此重要,耶律淳是不會放棄這裡的,他一定會想辦法來救援,自己只要支撐到那個時候,不但不會死,反而是立了一件大功,加官進爵也不在話下!
同時,曾明義為了防止手下人叛變,他也借鑑了耶律淳的作法,他下令城內六千遼軍全部都要相互監督,誰要能發現有誰準備投降並向自己告密,就可以得到幾十兩金子的賞賜。反正那金子也是國庫的,非常時期非常手段,日後也不會有人怪罪他。
結果就在第二天,他還真就收到了一件舉報,一命契丹兵舉報自己的上司正在準備在金軍攻城時開啟城門投降!
曾明義大驚,也顧不得核實真假,連忙下令將那名小軍官抓了起來,只一審訊,那小軍官就招了,他還真正在準備投降金軍,投降的信已經送去了金軍,只不過還沒得到回覆罷了。
曾明義大怒,隨即將全軍召集起來,先是當眾宣佈要賞賜那名舉報有功計程車兵五十兩黃金,接著就把那小軍官給砍了,並且宣佈待援軍趕跑了金軍,一定會向王爺請示將那小軍官的所有家人全部下牢,嚴懲不貸!此情此景也直看得大軍眾人各個脊背發涼,從此再無人敢冒險。
就這樣,在曾明義的一系列為死守所做的準備下,利州城內的遼軍也拿出了勇氣,不知擊退了金軍多少次進攻,剛開始的曾明義還沾沾自喜,認為照著這個趨勢,自己再堅持幾日就能堅持到耶律淳派來援軍,但漸漸地他也發現了一點奇怪的地方,那便是每次金軍來攻城,雖然陣勢做的很足,實際上卻並沒有用盡全力,有幾次他們明明已經可以攻進城了,卻莫名其妙的就退兵了,很快,曾明義就得出了一個結論,金軍似乎並不想攻下利州,而只是在做做樣子。
為什麼會這樣呢?為什麼金軍不想趕在耶律淳的援軍到來之前拿下利州呢?曾明義想了又想,卻是越想心裡越怕,他越來越懷疑金軍這樣其實是故意的,他們就是在故意等著耶律淳的援軍來到,至於為什麼會這樣,聯想起耶律突德的遭遇,曾明義已經不敢再想下去了,他也越來越懷疑自己是否還能等到所謂的援軍。
就在曾明義又開始感覺到絕望的時候,昨天下午,他在城樓上突然發現城外的金軍大營內亂做了一團,大批的金軍明顯是慌亂的往西面跑去,沒多久,就見從西邊冒起了大量的濃煙!
透過這些日子觀察,曾明義知道金軍在東南西北的某處各設有一座糧營,每天都有人從那些地方往這邊送糧,一看到此景以及金軍的反應,曾明義首先就想到一定是金軍的設在西邊的那座糧營出了問題,莫不是失火了?
結果又沒過多久,屬下突然來報,說是城南的金軍大亂,無數人馬在拼命往南邊衝去,而且從南方遠處升起了大量的黑煙!
結合這兩種情況,曾明義心中不由一動,如果說是失火的話,怎麼可能兩座糧營一起失火呢?這種情況同時出現的機率太小了,所以……
曾明義精神不覺一振!對!一定是有人故意為之,一定是自己的援軍到了!
於是,從昨天下午開始,曾明義就處於了強烈的興奮中,他整宿的待在城樓上,就盼著能看到大量的遼軍能如潮水般出現,殺破金軍解了利州之圍!
但他很快就失望了,從昨日兩座糧營失火後,雖然金軍明顯加強了警戒,並開始往城前調集起越來越多的軍隊,擺出了一副要攻城的架勢,但自己的“援軍”卻徹底沒了動靜,從城樓上向四周望去,除了金軍外連個鬼影都沒有。
當太陽重新升起後,瞪著一雙佈滿血絲眼睛的曾明義不可避免的陷入進了深深的焦慮之中,他很擔心昨天自己的“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