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今墨笑笑,跟隨著胖老頭下了吊腳樓。
吊腳樓下面是一個地窖,下來木梯後,胖老頭划著了火柴,點燃了牆上的一盞油燈。
這是一間不大的地窖,四周零散著擺了一些雜物。
胖老頭上前掀開牆角的一堆幹茅草,下面露出來一隻大酒罈,約有兩尺多高,也是那種深褐色的土壇。
土壇上隱約有墨跡,燈光昏暗,開始時,劉今墨並沒有多加留意,後來無意間一瞥之下,心中頓時大吃一驚。
那墨跡是“野拂”兩個字……
胖老頭絲毫沒有注意到劉今墨詫異的神色,以手指輕輕的彈了彈酒罈壁,其音異常的沉悶。
“夜涼吹簫武陵月,路暗迷人龍蝦花。野拂不知人換世,酒闌無奈客思家。罷了……”胖老頭戀戀不捨的撫摸著壇壁,神情似乎十分痛苦。
“若是您老人家於心不忍開壇,就不必啟封了,反正此酒年份當有三百年。”劉今墨出言試探道,清軍1644年入關,李自成潰敗,野拂也就是其後幾年在天門山寺出家,至今三百餘年。
“啊……先生竟一眼看出這明代的佳釀,今日有幸得遇高人,來,且與你開壇痛飲。”胖老頭一掌拍下,掌風震碎了封蠟,蓋未開,已有酒香溢位。
“竟然是蒸餾酒!”劉今墨驚呼道。
胖老頭鼻子嗅嗅,說道:“果然是燒酒,確是醇香無比呢。”只見他雙手一合,輕輕將酒罈夾起,同劉今墨出了地窖,回到了吊腳樓上。
蒸餾酒始創於元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道: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即火酒也。
桌子上擺上了兩隻粗瓷大碗,胖老頭輕輕拎起酒罈將其倒滿,頓時醇香四溢,在陽光的折射下,空氣中看得見冉冉上升的絲絲酒氣,如金線般。
劉今墨低頭細看,碗中的酒顏色金黃,嗅之入肺頓覺異香侵入五腑六髒,渾身上下的毛孔為之一震。
劉今墨深深呼吸了幾口,緩緩道來:“《博物志》記載,‘昔有三人冒霧晨行,一人飲酒,一人飽食,一人空腹。空腹者死,飽食者病,飲酒者健。此酒勢辟惡,勝於他物之故也。’難怪古人曰:酒乃百藥之長。”
胖老頭急切的望著劉今墨,說道:“先生您看這是什麼酒呢?”
劉今墨沉吟著,最後說道:“此酒之曲香古樸,似出自西南地穴泥窖,天下其它地方無此曲種,”他輕啜含酒於舌,品味良久,方才徐徐嚥下說道,“此酒之味絕非一種穀物所發酵所致,乃是高粱、大米、糯米、小麥、玉米合酵而成,取長補短,積雜成醇,真乃酒之中庸啊。‘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爭道,庸者,天下之訂立。’入口甘洌綿甜,齒頰留香,回味無窮,當是明代的‘雜糧酒’。”
胖老頭聽罷恍然大悟道:“原來就是四川的五糧液啊!”
劉今墨微笑道:“正是。”
“來,讓我們幹了這三百年前的雜糧御酒。”胖老頭高興之極,總算解了多年之惑,不免說走了嘴。
劉今墨陪同著一口乾完了,心下已然明瞭,野拂所藏之酒,原來是為李自成所留的御酒,看來這胖老頭與野拂寶藏一定有著莫大的干係。
胖老頭又將酒斟滿,景仰道:“先生對酒如此這般有研究,不知何處得來這許多見識?”
劉今墨說道:“我師父原是清宮大內侍衛,一直在瀛臺陪伴光緒皇帝,故遍嘗天下美酒,閒暇時說與我聽,所以略知一二。”
“哦,原來如此,先生如何稱呼,先師尊姓大名?”胖老頭恭敬的問道。
“在下青田劉今墨,先師梅一影。”劉今墨答道。
“梅一影!”胖老頭臉色大變。
劉今墨見之心中一凜,平靜的說道:“不錯,你認識我師父?”
胖老頭急切的說道:“你師父現在何處?”然後又自語道,“不會了,他若活著,已經超過120歲了。”
劉今墨默默的看著他,一隻手悄悄的抬起,護住了懷中的沈才華。
胖老頭眼中突然溼潤了,長吁了一口氣,幽幽說道:“他是我的妻兄,我是他的妹夫。”
劉今墨一愣,回想起今日老婆婆從杜仲樹上縱身躍下來的姿勢,當時就感到眼熟,確實是與師父的一樣,梅家的獨門輕功。
“老婆婆姓梅?”劉今墨問道。
“她叫梅小影,出自鳳凰城梅姓世家,清末家道中落,兄妹二人相依為命,後來為躲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