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0部分

少的華夏規則散手,與不同規則的泰拳、空手道的較量,哪怕是贏了,媒體上喧囂得厲害,卻也跟華夏武術沒有半毛錢關係。

如果是以前,李天縱只能跟大多數“憤青”一樣,面對這種情況,說些抱怨的話,老祖宗的東西,全都因為門戶之見,敗落了。

李天縱現在已經知道,其實華夏武術並沒有敗落,而是隻存在於極少的武林世家手中。

這種情況,並沒有讓李天縱感到高興,雖然像王家、慕容家,武學傳承都做得很不錯,但並不代表其他家族也可以。

就像潘偉鵬所在的潘家,原本也是武術傳家,現在卻只留下幾本拳譜,真正有用的武學,已經凋零殆盡。

對於這些敝帚自珍的武術世家,李天縱絕對說不上什麼好感,成功的,譬如燕京王家、嶺南慕容,任由華夏武學漸漸式微,只管他們的權勢地位。世家之間,競爭防範,遠大過交流合作。

李天縱現在身懷奇寶,儼然是個“武林高手”,他掌握的幾種拳法武功,就連嚴寬和這種武林世家的人,也要羨慕、讚賞;就連燕京王家也想拉攏。

李天縱對王曦怡有好感,但是他一直沒有決定加入王家,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對王家的做事風格,並不完全認同。

別的不說,在對待武學的態度上,王家與其他武林世家並沒有區別,還是將這種華夏悠遠傳承的文化精髓獨自佔有,千方百計阻撓真正武學的擴散。

李天縱卻很早就有一種想法,要讓華夏武術,重新為大家所知、所學、所練,發揚光大。

有多大能力,承擔多少責任,以前的李天縱最多激揚一下文字,對現實的改變沒有任何幫助,只能成為某些人口中的憤青。

李天縱一直覺得,憤青並不是一個貶義詞,憤青在能力不夠的時候,自然只能口頭髮洩,一旦能力到了,就應該奮起直行。

李天縱有這樣的想法,但到目前為止,條件還不是很成熟,他雖然已經掌握五六種精妙拳法,但是接觸、練習的時日還是太短,前前後後,也才半年的時間,對於這些拳法的奧妙、精義,還沒有能夠吃透,對於武學的理解,也還不是非常深刻。

他的武功,並不是透過一般方式學習到的,而是在拳皇中,由系統直接灌輸,然後透過大量的意識訓練、身體訓練,熟悉掌握。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的身手也是“打”出來的,而不是一招一式練出來的,身體訓練,充其量是讓身體去適應意識,並不是通常的訓練。

這種方式無法適用其他的人,所以對於如何傳授別人武功、傳授哪些內容,李天縱也是一點底都沒有。

之前教李大元、李天成學習的也只是體術,以及潘偉鵬教他的內家拳,這是兩種鍛鍊身體的方法,卻還不是真正可以搏擊的武術。

陸乘風、錢進財、趙鵬、曾曉偉他們加入以後,李天縱也只是先教他們體術,以後如何傳授真正的搏擊武術,他還沒有準備好。

現在鄭棟國、馬成武也流露出類似的想法,李天縱當然不會敝帚自珍,相比之下,鄭棟國和馬成武畢竟練過搏擊,不管是身體素質、領悟能力,都要遠遠超出李天成、趙鵬他們。

用傳統的眼光來說,趙鵬他們已經錯過學武的最佳年齡,通常情況下,以後最大的可能也就是學一些基礎,用來強身健體、自我保護。

而鄭棟國、馬成武則不同,他們成為真正的一流高手或許也不容易,畢竟都三四十歲的人了,但他們已經是一般意義的搏擊高手,只要肯用心,再學一門精妙拳法,應該不是問題,到了那個時候,他們的身手肯定可以再提高一大截,成為比較厲害的高手。

李天縱知道,所謂推廣華夏武學、復興華夏武學,並不是一定要培養出多少絕頂高手,而是能夠讓武術普及,成為大家喜聞樂道的一項日常運動,就像柔道、空手道、跆拳道一樣。

當然,在李天縱看來,華夏武術的發展空間,無疑比它們都要大得多,武術有很多流派,如果恢復百家爭鳴、百花齊放,那是什麼“道”也比不了的。

所以他決定順其自然,趙鵬他們想學,他教;馬成武、鄭棟國他們想學,他也可以教,越多人學到越多的東西、越好。

趙鵬他們,可以代表大部分普通的人,他們可以學體術,增強身體素質,也可以學一些簡單的格鬥武技,用來防身。

馬成武、鄭棟國則代表一部分民間格鬥技的愛好者,他們掌握了一些民間流傳的格鬥技,擁有比較好的基礎,可以直接學習更高階、更精巧的武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