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部分

帝子金陵訪古丘”。這“龍蟠虎踞帝王州”之類的話正是大談金陵的帝王之氣,李白很明顯就是把李璘當皇帝來吹捧,大有慫恿之意。《韻語陽秋》中也說李白這些詩是:“若非贊其逆謀,則必無斯語矣。”李白一貫地頭腦衝動,碰上了李璘,以為能給他提供大展鴻圖的機會,看本篇李白這首詩,寫得確實很浪漫瀟灑,什麼“指揮戎虜坐瓊筵”,把打仗當成請客吃飯。“南風一掃胡塵靜?”李璘先被高適等率領的朝廷大軍掃乾淨了,李白也成了階下囚。

亂出風頭的李白(2)

歷來附逆之罪,都是難以饒赦的大罪。李白被關在潯陽獄中聽候處理。李白這時立馬改了口氣,給御史中丞宋若思的書信中稱:“屬逆胡暴亂,避地廬山,遇永王東巡,脅行,中道奔走,卻至彭澤。”(《為宋中丞自薦表》)把投奔李璘的行為說成是被”強迫”的。當時,宗氏夫人聽了,連忙四處奔走,託關係營救。李白對此非常感激,他寫過一首《在潯陽非所寄內》,所謂“非所”,其實就是牢獄,只不過說得好聽點罷了,詩中有一句是“多君同蔡琰,流淚請曹公”。意思是說好老婆你像當年的蔡文姬一樣為了自己丈夫求情贖罪(文姬歸漢後再嫁董祀,董祀犯了罪,曹操欲殺他,文姬親自求情,方才得免)。李白又寫了《獄中上崔相渙》,求當時的宰相崔渙。詩中低三下四吹捧崔渙:“賢相燮元氣,再欣海縣康”。宋若思對李白還是不錯的,並沒有為難他,還將他放出來當自己的幕僚。李白自然非常感激,寫了篇名為《中丞宋公以吳兵三千赴河南軍次尋陽脫餘之囚參謀府因贈之》的詩。

但朝廷終不饒恕李白,判他長流夜郎。夜郎在貴州省,當時非常荒僻,且多瘴氣,古人防疫能力、衛生條件都非常差,因此流放到這裡的人實在是九死一生。李白的夫人不放心他,派自己的弟弟宗嫌陪送。可巧,到了白帝城這個地方,恰逢皇帝改元,大赦天下。太白高興極了,寫下我們小時候就背過的《早發白帝城》,順江而下,一路撒歡,回到了江陵(現在的荊州市)。

此後,太白並未就此一蹶不振,還屢屢求人薦引。但太白有此“前科”,沒有人敢用他。太白失意之中,漫遊洞庭湖等地,終於病死在當塗。

從太白晚年這手政治方面非常失敗的“棋”來看,不能不承認,太白在搞政治方面的“段位”還是相當低的。永王李璘,名不正、言不順,也沒有什麼大的實力,太白卻頭腦發熱,以為遇到了“明主”,可以實現自己當三國時的諸葛亮、東晉時謝安一樣人物的理想。實在天真的可以。反觀後世的唐伯虎,雖然一開始被矇住,投靠了寧王朱宸濠,但當他發覺寧王有謀反的異志後,就裝瘋賣傻,甚至佯醉“露點”裸奔。寧王無奈,打發他走了。不久,寧王就因造反被殺。唐伯虎卻因慧眼遠禍,得保平安。反觀李白,永王李璘反相已露,李白卻不分青紅皂白,飛蛾撲火一般地去趟這個混水,沒丟了腦袋其實就夠幸運的了。

看來詩仙太白,實在不是搞政治的料,也是,詩人的浪漫能和政治能力融合得非常好的,歷史上只有寥寥數人,太白實在還算不上。

一生忠心的高力士(1)

兩京作斤賣①,五溪無人採②。夷夏雖有殊③,氣味終不改。

《感巫州薺菜》

這首小詩的作者,是唐朝有名的大太監高力士。唐玄宗以前,並沒有知名度很高的太監。高公公在大唐太監中應該算年代最早的了。當然,到了中唐晚唐時,權勢熏天甚至挾持暗害皇帝的太監如仇士良等輩就多得很。這些太監雖然比高公公更牛,但藉助唐玄宗、楊貴妃這些大牌人物,民間知道高公公的要多得多。

中國歷史上,太監多是陰損奸邪之輩。比如秦朝趙高、漢代十常侍、唐代的仇士良、明代的劉瑾、魏忠賢等等。所以一提起太監,那就是奸人的代稱。在一般人們的印象中,高力士形象和魏忠賢之類的差不多。有個叫《大唐歌飛》的電視劇中,更是把高力士描繪的像個妖魔一樣陰森可怕。其實,歷史上也有一些好太監,比如像下西洋的鄭和也是太監。說起歷史上真實的高力士嘛,雖然比不上鄭和那樣功勞大大的,卻也不是五毒俱全,爛得透氣的壞太監。

高力士本姓馮,據說因家族獲罪,成年男子都被殺,高力士當時還是未成年人,於是被閹後送入宮中。說來這唐朝制度也很奇怪,罪人的家屬(尤其是女人)一般都“沒入掖庭”--送到宮中幹粗活。像上官婉兒也是這樣進宮的。不過,皇宮作為“神聖莊嚴”的至尊之地,就算是掃地倒便桶也是為皇上服務的“光榮”差事。後宮弄這麼多罪人家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