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部分

。張巡卻一付坦然自若的樣子,他緩緩地從這一個個將士的臉上看過去,這都是陪他一起浴血奮戰的好兄弟。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張巡要再看他們一眼。張巡平靜地對他們說:“不要怕,死乃命也!”張巡此刻的心中,可能真的像湖水一樣平靜。因為張巡盡到了最後一份力氣,將士們也拼到了最後一滴熱血來報效國家。五百年後的文天祥,臨刑前也是從容地說:“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作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賊頭獨眼龍尹子奇獰笑著對張巡說:“聽說你督戰時,大聲呼喊,把嘴角都弄裂了,甚至嚼碎口中之牙,真能這樣?”張巡怒叱此賊道:“我欲氣吞逆賊,只可惜沒有力氣了!”尹子奇大怒,命人用刀豁開張巡的嘴,果然見口中只剩了三四顆牙。尹子奇以下賊將也不得不打心眼裡佩服張巡是個好漢。尹子奇等抽刀威逼,想招降張巡。張巡不予理睬,只是昂首待死。賊將又招降南霽雲,這時南霽雲躊躇不語。張巡呼道:“南八(唐人習慣稱人排行以示親熱),男兒死爾,不可為不義屈!”南霽雲笑著說:“我是想留下這條命再幹點大事--“欲將有為也”(意思是想假投降後,再找機會誅殺叛賊),既然您如此說,我哪裡敢不慷慨就死!”於是張巡、南霽雲等人同時遇害。張巡年僅四十九歲。

當時朝廷也知道睢陽一帶軍情緊急,江湖夜雨的老鄉宰相張鎬(他是山東聊城人)當時兼河南節度使,下令浙東、浙西、淮南、北海四鎮節度使及譙郡太守閭丘曉火速發兵救援。閭丘曉這廝,一向自高自大。他不聽命令,拒不發兵。說來就他離張巡所守的睢陽最近,若是他早出兵救援,可能睢陽城不至陷落。當張鎬親自率大軍來到睢陽時,睢陽才剛剛陷落三日。張鎬打跑了賊軍後,看到睢陽城內的慘狀,聽到張巡和眾將士可歌可泣的事蹟,感動之餘,不禁對拒不發兵的閭丘曉怒火萬丈。他下令將這廝亂杖打死,這廝全沒有了以前的驕橫氣焰,趴在地上求饒,說什麼家中有老母在堂之類的話,和假李逵一樣的腔調。張鎬冷笑說:“王昌齡之親,欲與誰養?”(《舊唐書·卷一百一十一·張鎬傳》)張鎬說,你當時殺害詩人王昌齡時,怎麼沒想到王昌齡家中還有親人呢?閭丘曉這廝無話可說,只好乖乖地受死。詩人王昌齡回鄉時,被閭丘曉害死。張鎬也算替王昌齡報了仇啦。

慘烈的睢陽之戰(3)

張巡苦守睢陽,雖最終城破身死,但他卻死死扼住了叛軍的喉嚨,保住了江南半壁富庶之地,為郭子儀等人的大軍收復兩京、最終擊敗叛軍立下了卓越功勳。當然,也有人對張巡當時殺人而食的做法頗有非議,唐代當時就有,現在還有。然而,張巡等眾將表現出來的凜然大義,誓死不屈的氣節是永遠值得我們尊敬的。日軍攻打南京時,唐生智信誓旦旦:“本人奉命保衛南京,至少有兩件事有把握。第一,即本人所屬部隊誓與南京共存亡,不惜犧牲於南京保衛戰中;第二,此種犧牲定將使敵人付出莫大之代價。”結果事到臨頭,二十多萬軍隊面對日軍五萬多人的進攻,先行奪路奔逃,將南京父老姐妹送於敵寇之手蹂躪。如果國人大多數都喜歡看張巡臉上被抹黑,都學得像唐生智之流一樣“聰明”,敵人來強姦,我先遞上套。那國家危矣,民族危矣。

①侔:如同。此句說敵軍圍城,像月暈圍著月亮一樣。

②魚麗:是春秋時鄭莊公創造的一種新型陣法。所謂“魚麗”就是像網捕魚似的捕捉對方。

③黃塵:指兵馬蕩起的塵土。白羽:白羽扇,表明張巡的儒將風範。

④陴:指城上的女牆。

附:此文中見死不救的兩個傢伙--賀蘭進明和閭丘曉也會寫詩。茲錄二首如下:

君不見巖下井,百尺不及泉。君不見山上苗,數寸凌雲煙。

人生賦命亦如此,何苦太息自憂煎。但願親友長含笑,相逢不乏杖頭錢。

寒夜邀歡須秉燭,豈得常思花柳年。

《行路難五首(其一)》賀蘭進明

舟人自相報,落日下芳潭。夜火連淮市,春風滿客帆。

水窮滄海畔,路盡小山南。且喜鄉園近,言榮意未甘。

《夜渡江》閭丘曉

憑心而論,這兩人的詩寫得還不算太差,但人品卻是非常卑下,為世唾罵。

亦隱亦仕的高人李泌(1)

方如行義,圓如用智。動如逞才,靜如遂意。

《詠方圓動靜》

這首並不太像詩的“小詩”,是唐代一位奇人所作,他當時只是一名年僅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