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部分

一再要求放人於不顧,擅自斬了。你說哪一個領導能容忍自己的部下這樣幹?鄭成功能不惱火嗎?於是下令拘捕了施琅與他的父親和弟弟。

後來施琅僥倖逃脫,再次投奔了清廷,時間為順治九年(1652),鄭成功聞之大怒,把他父親和弟弟一併斬了,二人從此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敵,施琅也死心塌地報效朝廷(不這樣又能怎樣呢),反過來與鄭軍進行殊死的搏鬥。

施琅是一個精通水戰的大將,他的投清,對鄭成功的確是一個大損失,等於在鄭、清水軍PK間來了個此消彼長,並在三十一年後給了鄭家致命一擊。不過這是後話了。僅就為人來看,施琅確實沒有什麼可以稱道的,起碼比起鄭成功來,他還遠遠算不上一個大英雄。

回頭再看鄭成功的抗清大業,北伐失敗後,他面臨的形勢越來越嚴峻。從全域性來看,他自南京敗回的那一年(1659),西南就已陷入殘局,清軍拿下了雲南,永曆帝逃入緬甸,李定國撤往滇緬交界處作最後的堅持。

從自家來看,侷促於金、廈幾個沿海島嶼,終難有大的發展,軍隊的後勤供應也難以為繼,加之清廷大規模遷海政策(1661年起)的實行,沿海三十里又堅壁清野,局勢變得更加嚴峻。另闢一塊新的根據地,就越發迫切起來。

最後,鄭成功把目光放在了臺灣,也由此翻開了他人生中最輝煌的一頁。恰於此時,原來在臺灣荷蘭人手下幹通事的何斌,從臺灣而來拜謁鄭成功,也力勸他復臺,並提供了第一手寶貴資料,這更加堅定了鄭成功的決心。('EX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