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部分

“我打算到造船廠幹一冬天木匠活,基斯特。今天就去買工具。”

“雅各布·奧姆寡婦那兒有很好的工具賣,價錢也不太貴——我去跟她講一聲。”

“還在莫斯科的時候,我就想寄住在你家。”

“我那兒擠得很,彼得,我是一個窮人,房子小,破破爛爛的。”

“要知道,造船廠裡的工錢低,他們大概也不會多給我幾個的。”

“哎呀,你還是愛開玩笑啊,彼得。”

“不,眼下我們沒有工夫開玩笑。兩年裡頭,我們一定要建成一支艦隊,一定要學點聰明,不要再做傻瓜,要使我們國內沒有一個人還有一雙白淨的手。”

“好主意,彼得。”

兩條小艇向著雜草叢生的岸坡劃去,岸上有一所小木房,開著兩個視窗,連著一間破屋,磚瓦房頂已經往下沉了。

炊煙從高高的煙囪裡升起來,飄到了一株老楓樹的枝芽上。在那帶著格子形窗的、歪歪斜斜的門口,鋪著一塊乾乾淨淨的墊子,讓人把木屐脫在那上面,因為在荷蘭,只有穿著襪子的腳才能走進屋裡去。

一個瘦瘦的、上了年紀的女人,雙手交疊著放在圍裙裡面,從門檻上望著他們。

基斯特把船槳往草地上一撂,向她嚷道:“嗨,這兩位是從莫斯科到咱們這兒來的。”於是她規規矩矩地低下那漿硬的帽子。彼得十分喜愛這所住宅。

他租下了一處開著兩個視窗的屋子,一間鋪著一張床的黑糊糊的小儲藏室和一間從那屋子有梯子通上去的閣樓。

就在那一天,他從雅各布·奧姆寡婦那兒買來了一些很好的工具,用獨輪車推回家。

路上彼得碰到那曾經在沃羅涅什幹過一個冬天活的木匠連先。肥胖而和氣的連先立定下來,張開嘴,臉色突然發白了:這位把帽子推在後腦瓜,推著一輛獨車的青年,使他想起一些可怕的、心痛的往事。在他記憶裡,展現了這樣一幅圖景:一陣飄飛的雪花,一片紅光和一些在暴風雨中擺動著的俄羅斯工人的屍體……

微服訪歐洲(14)

“你好,連先!”

彼得把獨輪車放下,用衣袖抹了抹汗涔涔的臉,伸出一隻手去:“是的,正是我啊,你日子過得怎麼樣?當初你不應當從沃羅涅什逃跑啊。我呢,星期一起就要到林格斯特·羅格造船廠去做工了。這事你可不要告訴任何人,好不好?我在這兒,用的名字是彼得·米哈伊洛夫。”

這是一幢木結構的小房子。彼得住了兩個房間,室內有爐灶供他使用,平時睡在一個寬敞的、有兩扇大門的壁櫥裡,地上鋪著墊褥。他身旁無人侍候,堅持一定要自己鋪床,自己做飯。為了更好地扮演這一新的角色,他買了一套當地船伕的服裝——紅色短肥腿褲子,錐形氈帽。於是彼得師傅——又叫彼得·德·扎安丹木匠——來到工地,拿著斧子和刨子幹起活來。

但是,他仍抽出足夠的時間上街閒逛,參觀鋸木廠、制繩工場、磨油風車、精密工具車間。

不論在哪裡,他都要提出許多問題,還做詳細筆記。在參觀造紙廠時,他拿起拉紙工具,出色地完成了這項細緻的工作。

有一次在酒店裡,他邊大量喝啤酒,邊買下一隻小船。他親自加以修理,樹起了桅杆,安上了船帆,然後駕船在扎安河上游玩。回到岸上,一群看熱鬧的人把他圍住了。他是否被認出來了?一個傢伙走近彼得,張大嘴巴用好奇的眼光盯著他,看了很長時間,被彼得打了一記大耳光。圍觀的群眾對那人喊道:“好!你已被封為騎士啦!”

彼得繼續從事他的駕船遊戲活動,有時還帶上一些*女性做伴。萊布尼茨蒐集到的一封沒有落款的信中這樣寫道:

沙皇在扎安丹遇到了一位討他喜歡的農村婦。在休息的日子裡,他便帶上她單獨去遊船,模仿海格立斯神去談情說愛。

贊丹的居民很快了解到,這位俄國的彪形大漢是一位至高無上的顯赫人物。他們有一名同胞從俄國來信描述了沙皇的特徵:“高大的身材,頭有點微微搖晃,右臂永遠不停地活動著,面頰長了一個小疣。”沒問題,肯定是他!荷蘭人對他抱有無比的好奇心,只要他出外活動,後面便跟上一大群不知趣的人。

人們從遠處來看他在工地上幹活,看他駕駛小船。他的住房門前聚集了成群的人。鎮長不得不派出哨兵驅散人群。

彼得氣壞了,在贊丹住了八天之後,便捲起鋪蓋,不顧惡劣的氣候,乘著自己的小船揚帆而去,回到了阿姆斯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