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祝�閿誆t望、巡邏、隱蔽與作戰,非常適合守護,從一定程度上增強了防禦功能。城牆的陰面建有橫向的小石牆,牆內壘著洩水溝,既能攔沙又能瀉水,以防止城牆被雨水沖壞。

城牆的用料多為就地取材,砂石山用砂石,青石山用青石,特殊地帶以懸崖代牆,部分城牆用沙土夯築而成。城牆的堆砌方法也因料而異,土牆用夯築法,石牆、關樓與城堡用支墊幹壘法,關門洞採用發暄技術。其中以幹壘法和發暄技術最值得稱道,使用此種方法修築的城牆不怕雨雪沖刷,也不怕風吹日曬。

巍峨壯觀的齊長城恰如一條巨龍穿越在崇山峻嶺之間、阡陌溝壑之上,與瀚浩壯闊的大海相襯托,氣勢磅礴、雄偉異常,有“少海連牆”之美譽。

第七節洛莊漢墓

洛莊漢墓位於山東章丘棗園鎮洛莊村西約1公里處,發現於1999年6月。當時村民在土丘附近取土時偶然發現了銅器,章丘市博物館聞訊後進行了緊急清理。同年7月,經山東省文物局批准,濟南市考古研究所對其進行了進一步考古調查與清理。從出土文物判斷,此處是一座大型漢代墓葬,因此命名為“洛莊漢墓”。

洛莊漢墓發掘現場

2000年3月,山東大學考古系和濟南市考古研究所組成的聯合考古隊進駐“洛莊漢墓”工地,對其進行細緻全面的考古勘探。經過長時間的奮戰,最終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成果。

洛莊漢墓是西漢諸侯王墓,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年代較早的漢墓之一。秦亡漢興時,雖然繼續實行秦代的郡縣制,但實際上是郡、國並行,漢初的諸侯王國大者“誇州兼郡,連城數十”,並且“宮室百官同制京師”。由此可知,漢初的諸侯王陵其規模應僅次於帝陵,而結構則與帝陵相似。“洛莊漢墓”由此成為研究漢代埋葬制度尤其是帝王陵墓制度的重要物件。

根據漢墓的出土遺物“呂大官印”、“呂內史印”等封泥和歷史文獻記載來推斷,此墓的主人很可能是死於公元前186年的呂臺(呂國第一代王)。如果這一推斷正確,“洛莊漢墓”就成為迄今發現的年代僅晚於趙景王張耳墓的漢初諸侯王墓,並且是唯一的呂姓諸侯王墓。

“洛莊漢墓”雖然年代久遠,但儲存基本完好,墓室基本為方形豎穴,深度在15米以上。東西兩側有墓道相連,總體平面呈“中”字形。東西長約170米,墓上用夯土築成封土。從墓室的結構可以斷定,此墓室應為豎穴土坑木槨墓。墓室的四周環繞著13個大型陪葬坑,它們均呈“凸”字形,裡面分別埋葬著馬匹、車輛、兵器、倉儲類器具、成套樂器等。這種在墓室外挖坑埋入器物進行陪葬的墓穴為“外藏槨”,在秦漢帝陵考古中都曾見到,可知此類墓葬制度自秦代時就已有了,更是西漢時期帝王陵墓廣泛採用的做法。 。。

第四章 齊魯文化遺蹟(7)

值得注意的是:考古工作者在墓室周圍還發現了19座可能是祭祀坑的埋葬遺蹟。祭祀坑呈“凸”字形或長方形,規模小於陪葬坑,分類埋葬著馬匹、水牛、陶器、漆器、獸骨、各種泥俑和木俑等。這些祭祀坑非常特別,不是與墓室同時挖建的,而是在墓葬的填埋過程中形成的。由於坑內的埋葬物多為馬、牛及俑類等物品,因此推斷它們具有祭祀性質。這些祭祀坑的發現,說明西漢王陵在埋葬過程中曾舉行過多次複雜的禮儀活動。

“洛莊漢墓”的出土文物是人們最為關注的熱點之一,特別是其中的車馬坑和樂器坑。車馬坑位於東墓道北側,是11號陪葬坑,東西向,長30米、寬5米。坑內有一支2000年前的王家車隊:3輛大車和12匹高頭大馬。車隊在坑內呈一字形,12匹馬擺放整齊,據推測這些馬匹不是被活埋的,而是被打暈(死)後套到車轅位上的。每輛車配4匹馬,是“駟馬難追”中的“駟馬車”。3輛車均有絲綢傘蓋,車馬裝飾也極為奢華,純金、鎦金、象牙、銀、青銅等飾品非常多,許多品種都屬首次發現。由於該墓年代久遠,這3輛大車堪稱我國漢代考古發現中最早的陪葬馬車。專家考證:最前面的馬車形狀和結構與“秦陵1號馬車”完全相同,最後一輛馬車的外觀、構造、形制與“秦陵2號銅車”相似,具有非常高的考古價值。

樂器坑位於墓室東北側,是14號陪葬坑,坑內共出土文物140多件,除了19件具有重要考古價值的編鐘外,還出土了大量青銅樂器。這些樂器形態各異、造型獨特,其中的淳虞是最大、最重的青銅樂器,其右下角刻有一個浮雕狀的蒼鷹,且是一筆畫成的,為典型的漢代圖騰標誌。最小的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