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崖上由西向東依次有龍泉洞、極樂洞、黔婁洞、呂祖洞。興國禪寺東側是歷山院,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大雜院,內有舜祠、文昌閣、魯班祠、一覽亭等建築,儲存著北魏、唐、宋時代的石刻造像。山的東麓是辛亥革命烈士陵園。如果由西沿著山路上山,可以看見借用唐代詩人李賀詩句“遙望齊州九點菸,一泓海水杯中瀉”而寫的“齊煙九點”牌坊。拾級而上便可來到“雲徑禪關”坊。
1981年,燕子山、佛慧山、平頂山、金雞嶺及山南側的北魏黃石崖石窟造像、佛慧山造像和開元寺遺址、山東麓的辛亥革命烈士陵園被統一劃入千佛山範圍,成為千佛山風景區。
近年來,千佛山風景區有了長足發展。先後增添了桃花園、觀音園、瀛芳園、大舜石圖園、遊覽索道、奇能滑道、臥佛、十八羅漢、高爾夫球場、佛山書苑、梨園、瀑布等景點。至此,這裡逐漸發展為一處融歷史、文化、風景、佛教和人文景觀為一體的規模宏大的旅遊勝地。
二、大明湖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這是對濟南大明湖的真實寫照。大明湖位於濟南市區中心、舊城區北部,與趵突泉、千佛山並稱濟南三名勝。
濟南號稱“泉城”,有泉眼百餘處,其中名泉就有72處,大明湖即由眾泉匯流而成的天然湖泊。泉水由湖南岸流入,水滿時便會從宋代在北岸修建的北水門流出,而湖底由不透水的火成岩構成,所以湖水“恆雨不漲,久旱不涸”,常年保持在固定的水位上。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七章 齊魯先賢遺蹟(14)
大明湖是天然湖泊,最早的文字記載是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濼水北流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東、北兩面則湖。”隋唐時稱蓮子湖,宋代稱西湖,宋朝著名文學家曾鞏還寫道:“問吾何處進炎蒸,十頃西湖照眼明。”北宋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曾鞏任齊州(今濟南市)知州,為防禦水患修建了北水門,引湖水入小清河,並沿湖修建亭、臺、堤、橋等,使之逐漸成為遊覽景觀。金代時,元好問在《濟南行記》中稱其大明湖。明代重修城牆,大明湖初成今日的形與貌。
大明湖公園佔地86公頃,其中湖面面積為46公頃,自古遍生荷蓮,湖畔垂柳依依、花木扶疏。公園內有歷下亭、南豐祠、鐵公祠、辛稼軒祠、小滄浪亭、匯波樓、北極閣、牌坊、遐園、明湖寶鼎、匯泉堂、湖心島、曾公畫壁、明昌鍾亭、湖心百米大型噴泉等眾多景點,素有“一閣、三園、三樓、四祠、六島、七橋、十亭”之說。歷下亭位於湖心小島上,因處歷山之下而得名。此亭四面臨水、綠柳環繞、八角重簷、朱梁畫棟,是一座軒昂古雅的木結構建築。唐代天寶四年(公元745年),詩人杜甫與書法家李邕在此歡宴,杜甫當席吟道“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歷下亭從此名播天下。不過當時的歷下亭在五龍潭一帶,北宋以後,歷下亭辛稼軒紀念祠移建於今天的大明湖南岸,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才在湖心島上重建。現在的歷下亭基本上保持了清代原貌,亭中匾額的“歷下亭”三個大字為清乾隆皇帝手書。亭北名士軒中的牆上鑲嵌有杜甫、李邕的石刻畫像和濟南歷代名人的畫像,門前的抱柱上刻著郭沫若撰寫的對聯:楊柳春風萬方極樂,芙渠秋月一片大明。
湖北岸西端有鐵公祠,是為紀念明朝兵部尚書鐵鉉而修建的。明建文帝時,燕王朱棣南下奪權攻至濟南,鐵鉉曾固守濟南抵抗燕王。朱棣攻下南京自立為帝后,鐵鉉因兵微將寡而兵敗,又因拒不屈服而被殺。後人敬其英烈,立祠祀之。鐵公祠是民族式庭院,佔地6000多平方米,由曲廊、三間祠堂和一座“湖山一覽樓”組成。劉鶚在代表作《老殘遊記》中寫道:在鐵公詞前看大明湖,可見千佛山之倒影。
南豐祠為紀念宋代文學家曾鞏而修建,他於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任齊州(今濟南市)知州,為治理大明湖水患而修北水門,政績卓著,深得民心,後人便為其建造了南豐祠。
辛稼軒紀念祠修建於1961年,位於大明湖南岸遐園,坐北朝南,是一座三進院落的民宅式建築。大門正中懸掛著陳毅同志書寫的“辛稼軒紀念祠”金字匾額。東西廂房懸掛著辛棄疾塑像,展櫥中陳列著辛棄疾的生平事蹟介紹及其代表作。
小滄浪始建於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是一處具有江南風格的小園林,由小滄浪亭、曲廊、荷池等組成,因效仿蘇州滄浪亭風格而修建,且規模較小,故取名小滄浪。其位於園中的臨湖處,為八角形,三面荷池,面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