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9部分

)培養料堆制前的處理方法

1、發酵時間:用稻草加牛糞堆料發酵,需要20—25天。

2、培養料的預溼:先把稻草切成15—30cm長,浸入水中30分鐘左右撈出,堆放1—2天,每天在表面噴水2次。

3、預堆:稻草預溼1—2天后。把預溼的稻草鋪成寬2。2m 高 30 cm長18m的堆,然後在稻草的表面撒一些石灰,用水噴淋一次,使石灰粉滲入稻草內,再撒上少量的碳酸氫銨,然後再鋪上一層稻草,如此類推直到堆完,每次一般用4kg碳酸氫銨和8kg石灰。

4、其他料的預溼:稻草預堆前一天將牛糞、餅肥、用1%的石灰水調溼,含水量為手握料,指縫間有水滴2—3滴即可。

(三)建堆及翻堆

1、建堆前的準備:建堆前把過磷酸鈣、尿素、石膏、碳酸鈣,粉碎後混合均勻,然後再與預溼好的牛糞、餅肥,充分混合,配成混合料。

2、建堆:預堆後2天進行。建堆時含水量以用手擰稻草後滴4—5滴水為宜。把預溼後的稻草鋪在地面上,厚度30cm,寬度2。2m,長度18m,然後再撒上混合料,用量為配合總量的1/6。從第二層到第六層稻草每層厚度均為30cm。混合料的用量每次都是總量的1/6,操作與第一層一樣。建堆高度為1。8m,堆頂成龜背形。堆料時要作到底層不澆水,中層少澆水,上層多澆水,一直到料堆周圍有水溢位為止。一般這樣堆的料在第4天左右,料溫會升到70℃左右。培養料堆制後用草簾覆蓋,下雨前用塑膠薄膜覆蓋。

3、第一次翻堆:建堆後5—7天,當料溫達最高溫度65—70℃開始下降時進行翻堆。翻堆時要把料抖松,讓料中氨氣散發出去,並把表面和底層料翻在中間,把中間的翻到兩邊,每棚料加敵敵畏2。5斤兌水分層噴勻。如遇雨天,及時用薄膜蓋好,雨停後馬上掀開薄膜,以防氨氣過重。

4、第二次翻推:第一次翻堆後5—6天,進行第二次翻堆,翻法同前。堆寬度應縮小至2 m,高度、長度不變,每間隔1。5m插一個粗12—15cm的木棍,待堆重新建完後再撥出去,作為通氣口,散發出氨氣等濁氣。

5、第三次翻堆:在第二次翻堆後5天進行,方法同上。翻堆時調節PH值7。8—8,偏低時加石灰水,偏高時加清水。料溫超過60℃時,每間隔1。0m,放一個排氣口。

6、第四次翻堆:第三次翻堆後4天翻堆。含水量65—70%,每棚用甲醛1。5斤兌水噴勻。要進行室外簡易二次發酵(時間2—3天)。

7、根據發酵的溫度和發酵的程度,如料溫經發酵幾天後開始下降,就須進行翻堆,或連續2—3天達80℃左右,也要進行翻堆,翻堆的情況一定要靈活掌握。

(四)進棚前堆制發酵的培養料的質量標準

1、培養料的顏色呈棕褐色。

2、稻草柔軟,且有彈性,稻草和牛糞等原輔料混合均勻。

3、料的含水量為65%,手握一把料指縫間有水印,並有水滴1…2滴的狀況為準。

4、PH7。5左右。

5、無病蟲雜菌,無糞塊臭味、酸味、氨味等不正常的氣味,具有蘑菇特有的香味。

(五)進棚

1、消毒殺蟲:進棚前在傍晚先用辛硫磷0。5kg把整個菇棚進行殺蟲一次。

2、鋪床面時,先撒一部分石灰,應把稻草細料混勻,鋪料時不要壓實,要平整,中間比邊緣厚2—3cm。

3、培養料的厚度20cm左右。

4、把料鋪好後,棚內過道清理乾淨,把所有的工具放在棚內關閉好門窗。

5、每棚(240m2)用甲醛2。5kg,採用燻蒸消毒法燻棚24小時。

6、24小時後開啟棚門窗,通風換氣,直至無甲醛、氨、臭等異味。

7、測完培養料的溫度在28℃以下,PH值7。5左右,開始接種。

(六)播種

1、若是在晴天,最好安排在下午3點以後。

2、播種量為每m2 1—1。5瓶菌種。

3、播種用的工具用3‰的高錳酸鉀溶液清洗,再用乾淨紗布擦乾。

4、先取菌種總量的一半,散播在料面上,後用手指插入料中,稍動幾下,使麥粒落入料面下2—3cm處,然後把剩餘的一半種子散在料面上。

5、用木板或盆底輕輕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