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於是他責罵了蒲劍鳴的怯戰無能,撤職查辦,同時,即命令劉伯承代理該連連長,並報請上級正式加委。

8月12日,敵方大量援兵瘋狂反撲,討袁軍勢孤受挫,被迫放棄經劉伯承等苦戰攻下的寒坡場。

第五師重新組織進攻,奪回了附近的五里店陣地,形勢有了改觀。

劉伯承等部奉命追擊退卻之敵,至石洞鎮與右翼部隊會合,並繞道襲擊敵人側後,13日佔領立石站,進據離瀘州50華里的特凌鋪。

左翼部隊也沿長江左岸,取得進展。

正在戰爭順利發展時,討袁軍南邊防線被黔軍突破,重慶大本營處於滇陝兩軍東西對進夾擊之中。

熊克武急令攻瀘部隊立即回援,劉伯承隨部隊兼程東返,當到達重慶西南白市驛時,重慶已經失守,熊克武等討袁軍領導人出走。

歷時50天的四川“癸丑討袁之役”終於失敗。

受挫志不撓劉伯承雖然在全戰役的主要戰鬥中都有出色的作為,打了勝仗,但對整個戰役的被動局面無法挽救。

從此,劉明昭驍勇善戰、足智多謀的聲譽在川軍袍澤中廣為流傳。

1914年胡景伊所開列“勿使漏網”115人的黑名單中,劉伯承也赫然在列。

在戰鬥中他左腳負傷,撤退的組織工作是非常困難的,躲避追兵,保護本隊人員,“左遇團練,右遇敵軍”,處境十分艱險。

劉伯承只得把槍支交由當地居民儲存,遣散隨行人員各自謀求生路。

劉伯承帶著傷,費了大勁,好不容易走了幾十里路,乘著夜色,才摸到一座和尚廟躲避起來。

在廟裡,劉伯承遇見了重慶將校學堂講授地形課的老師,他恰好在此測繪地圖,劉伯承求學時勤奮聰慧給他留下了好印象,討袁的革命精神更為可敬,同時他也需要一位測繪地圖的幫手。

於是劉伯承就這樣被掩護下來。

後來風聲平息了些,劉伯承才悄悄地潛回重慶。

袁世凱的死黨胡景伊,為了鞏固四川都督的反動統治,嚴令四川第二師劉存厚捉拿革命黨人和討袁軍官兵,務求嚴密查拿。

劉伯承只好又離開重慶,極端秘密地潛回開縣家鄉。

開縣知縣餘承宣的“附逆名冊”中有劉明昭的名字,他遭到懸賞通緝。

小華山黎洪典、黎邊石匠等親友,平時就對劉伯承推翻清政府的正義事業表示贊成,熱情接受這位21歲青年軍官到家養傷,在保密保護方面做得極為周密。

劉伯承的腳傷同時得到治療和護理,不多些日子,即痊癒了。

大丈夫當仗劍拯民於水火(4)

本來,由於行動不便,他整天閱讀《孫子兵法》、《三國演義》等書,偶爾也同親友下幾盤象棋。

如今,腳能行走自如,劉伯承開始同開縣的進步分子,可靠的同窗好友,有了來往,當局根本尋覓不到劉伯承的蹤跡。

他最為關心的是原討袁軍同事們有什麼訊息,袁世凱越反動越專制,他的反袁意志越加堅定,並且他為反袁而加強了軍事作戰的學習和思考。

一封上海來信,給劉伯承帶來了莫大的欣慰:原熊克武五師的眾多將士都先後出川聚集到上海,他們受到孫中山先生的關懷。

劉伯承對孫中山的救國方案有所瞭解,由他登高一呼,反袁大業必將走出困境,前景一定光明。

1914年冬天,劉伯承和軍中幾位同事,在楊先華嚮導下,翻山越嶺,從小路步行到雲陽縣長江邊的一個鄉場,恰好遇到有隻船啟航出川,他們上了船,順流而下。

經過三峽,劉伯承知道已經擺脫了反動鷹犬的追捕,心裡寬鬆了許多,佇立甲板上,兩岸青山對出,前方水天一色,觸景生情,思潮洶湧,回顧往事,展望前程,滿懷激情,寫成一首七律《出益州》:微服孤行出益州,今春病起強登樓。

海潮東去連天湧,江水西來帶血流。

壯士未埋荒草骨,書生猶剩少年頭。

手執青鋒衛共和,獨戰飢寒又一秋。

僅僅56個字的一首詩,體現了劉伯承出川的明確動機是繼續討袁,他抱著以身許國的堅強意志,準備同封建專制鬥爭到底。

這首詩是劉伯承充滿感情的宣言書,又是比宣言書更為深刻,更富有個人特性的詩篇。

手持青鋒衛共和(1)

申江群英會川籍流落申江的反袁志士聚到了一起。

但懋辛、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