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子曰‘君子不徒語,語必有理’,難道話說的多、說的錯便不是君子了麼?既是如此,又何必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有人問道。
“那是告誡君子的為人道理,是衡量君子的尺度。但人誰無過?知道犯了過錯又能改正的人,仍舊是君子。聖人此言,意義在於在思想上鞭策,使人以此來更嚴格的律己。”唐海回道。
又有人問道:“夫子,為何我們如今崇尚儒道?諸子百家,家家有理,何必只求一家之言?”
唐海笑道:“百家爭鳴有利於推動思想和歷史前進,也是一定*下的思想碰撞,大家集思廣益,探討何為治國齊家最有利的思想。廣開言路是對的,但若各自為政,卻會造成不必要的矛盾。統一思想更利於形成統一的道德規範,卻不是說僅此一家言論而已。”
“夫子,我這死記硬背的功夫倒還可以,但是自己推論卻是怎麼也學不會,這該如何是好?”
“還是那句話,多看、多思、多想。”
“。。。。。。”
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如同一群蒼蠅。唐海只是微笑,聽到哪句便回哪句,應付的從容自得,沒有一個問題能難得倒他。
“夫子,如何能做到像唐安這樣?”站在唐安旁邊一人問道。“像關錦嵐那樣只聞其名的人物,我們不敢高攀。可是唐安就在我們身邊,他文采那麼好,能像他一樣我們就很滿足了。”
唐安看了這仁兄一眼,暗罵這人不識貨。你不敢高攀關錦嵐,就敢高攀老子了?我很厲害的好不好,洛東辰都不是對手哎。
唐海漂亮的眸子瞥了唐安一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