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0部分

講述了在某個時期中國人生活的改變。今年是我入行的第十年,十年裡我的團隊從沒分開過,攝影師、燈光師和錄音師,我們一直在堅持用中國的態度去拍電影,這個獎是對我們十年堅持的一個肯定,謝謝!”

雖然比起那接近眼睛高度的話筒,這貨顯得有些矮小,但他捧著金獅深情一吻時,所有人都承認:他已經成為了國內藝術電影的領頭人。

老賈下臺後,全場媒體都在圍追堵截,還有大大小小的片商和組織代表發出邀請。這一夜是激動的,對那些同樣真誠的電影人來說……

“第五代是幸運的,他們出頭在一個文學勢力極其強大的時代。他們自身的文字創作能力非常匱乏,但幸好有那麼多小說支撐。那些影像離我們很遠。因為它們只是小說化的電影,原著永遠陰魂不散。

到了九十年代中期,文學沒落,他們意識到自己遠遠不夠大師的名頭,便開始嘗試獨立創作,先邀請作家做命題作文。最後乾脆僱傭更容易掌控的編劇。結果呢,我們已經看到了,這些東西變成了《風月》、《英雄》、《十面埋伏》、《無極》,還有最新的《夜宴》。

而第六代是不幸的,他們生在夾縫中,長在夾縫中,一直忍受著超常規的壓抑。尤其在進軍主流商業片後,幾乎全軍覆沒,《紫蝴蝶》、《時間》、《綠茶》、《青紅》。似乎大手筆的投資淹沒了他們曾經的靈魂,只剩下一些無生命的操作。

《三峽好人》讓我看到了第六代迴歸的第一縷曙光,他們太需要一個金獅獎了,中國電影也太需要一個金獅獎了。

我們已經習慣看到,上億的資金揮霍在一部部所謂中國大片裡。電影的商業力量從未如此的瘋狂作態,既沒有好看的故事,也沒有令人深省的內涵,用某位80後作家的話來說。只是遠離大眾的‘華麗的仰角’。

到了賈璋柯這裡,總算好起來了。他的作品不是作者電影,他的作品就是電影本身,是創作與風格表達的完美結合。

我一廂情願的希望,他的成功將燃起新的電影希望,祝願有更多的人跟上。

針對已經出現的碎言,諸如討好洋人而拍攝社會落後之類的。扔一句話:閉上你的臭嘴!難道長期暴露自己的弱智與虛偽不是丟臉的麼?”

——《南都評論》。方依敏。

僅僅隔了十幾天,老賈和樓燁的境遇完全不同。當然在大部分人眼裡,後者是咎由自取,前者是誤打誤撞。

就算他拿下了金獅獎,那些國內的影業巨頭也不會產生半點騷動。頂多就是:哦,以後打交道得客氣一些。

少數人在思考,極少數人在行動,多數人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