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輝看了看地圖,嘆了口氣道:“希望吧。你告訴已經渡河的部隊,不必在豫西耽擱,首先撤回常德。主力隨後跟進。希望這次老天爺千萬不要在下了。”
劉家輝的祈禱很顯然沒有入老天爺的耳朵裡,在28集團軍全軍渡過新黃河的第三天,新黃河破爛不堪的河堤在也忍受不住持續上漲的洪水的壓力,鄢陵、扶溝一線堤壩大規模決口。
接到戰區因為新黃河堤壩決口,而催促28集團軍加快行軍速度,以免被洪水圍困的電報,劉家輝在內心中無力的嘆了一口氣,自己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黃河到底還是沒有能保住,潰堤了。
………【第二百九十一章 迷茫】………
第二百九十一章 迷茫
劉家輝是帶著一肚子的氣撤回常德的。28集團軍主力撤退回常德之後,他帶領集總的人員,並沒有直接返回常德,而是先去衡陽28集團軍陣亡將士墓,將在豫東作戰中陣亡將士的骨灰安葬。在會戰第一階段的陣亡將士骨灰已經先行安放完畢,這次是在豫東作戰中陣亡將士的骨灰。
自從衡山28集團軍陣亡將士公墓建成之後,除了緬甸會戰歸來,因為軍委會的電令,在昆明駐紮了一個月而沒有趕上之外,基本上每一次作戰歸來,劉家輝都會親自為陣亡弟兄們送行。
耳邊聽著警衛連祭奠的槍聲,劉家輝望著面積不斷擴大的的陣亡將士的陵園,從豫東撤回來之後,一直壓抑著的心情更加低落。28集團軍這次會戰,當為首功,戰果為歷次會戰之最。但劉家輝卻全無大勝之後的喜悅。黃河決口一事以及後續連續發生的幾件事情,對他的影響很大。讓他的心情變的相當的低落。
他認為民國三十七年,花園口的那場大水,遠在武漢的他無能為力,但是這次黃河漲水,他和他的部隊就在黃河邊上,劉家輝本來已經下定決心,絕對不讓花園口事件重演。但是沒有想到一紙調令,不管他多不情願,也只能帶兵撤離。
在他內心中總有一絲感覺,認為如果不將自己部隊撤下來,新黃河也不會決口。畢竟他在抗洪上有經驗,儘管現在的情況與他在後世的時候沒有辦法相比,但是他畢竟參加過,也稱的上是經驗豐富的老鳥了。雖然那些記憶已經有些模糊不清了。
作為一支裝備精良的部隊,擁有大量電臺、步話機的28集團軍通訊聯絡相當的方便。一旦那裡出現決口,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前往增援。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將決口堵上。絕對不會出現如此慘劇。
特別是他從災民口中得知在他前腳走,他留在的新黃河沿線的那些想盡辦法籌措的抗洪物資,什麼草袋子,木料以及部分石料。特別是那用來在必要時間堵決口的三十多輛舊汽車,被當地官員盜賣一空之後,更是讓他心中充滿了憤怒。要是他還在,這種事情壓根就不可能出現。
實際上,劉家輝這麼想有些過於一相情願了。他也不想想以黃河水利委員會現任主任的為人,但凡有可能,會讓黃河決口嗎?再說他當年開始只是一個普通士兵,後來也只不過是一個小排長,所有的決策都論不到他,也不會有人找他研究。幹只不過抗抗沙包,搬搬器材之類的活。最多也就是查查有沒有管湧,堵堵決口之類的。經驗有一些,但是統帥全域性的經驗,就談不上了。
面對著如今比後世惡劣百倍的環境,就他那點經驗也能算的上經驗嗎?在防洪上,現任黃河水利委員會的那位水利專家不比他強的多。如果說有影響,也是因為這麼多精壯的勞力一下子都被抽調走了,人手上缺乏而已。畢竟幾萬人的精壯勞力一下子就被抽調走,對已經接近完成部署的防汛工作帶來的影響不可能小到那去。
在黃河決口之後,28集團軍其他人都是一種慶幸的心態。慶幸在黃河決口之前,全軍已經遠離黃河沿線,在作戰中傷亡慘重的部隊沒有再一次受到洪水的波及。只有劉家輝心中一直後悔自己沒有向軍委會堅持。
劉家輝帶著集總是28集團軍最後一批渡過黃河的,過河之後又因為到洛陽,已經遷移到洛陽的一戰區長官部,與陳部長會面要補充兵員,耽擱了幾天。等劉家輝帶領集總開始向駐地撤退的時候,黃河已經決口數天。此時公路、鐵路上已經開始出現了大批難民。
看著這些衣衫襤褸,背井離鄉一路西行,不知道自己目的地是何方的百姓,劉家輝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命令部隊儘量節省一部分糧食,騰出來救濟災民。
但是28集團軍主力已經開始先行西撤,隨同他一起走的不過一個集總外加上警衛團、特務團和手槍團這三個團。加起來不過六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