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嫡系部隊,甚至有幾支國民黨的“王牌”軍,如第4軍、第10軍、第74軍等,但其戰鬥力也不能說就完全勝過對方,何況這樣的“王牌”軍畢竟數量有限。至於其他部隊,不是兵額不足,就是裝備太落後,有的甚至連最基本的裝備都沒有,仍以大刀、長矛等原始兵器與日軍作戰;多數官兵不具備現代戰爭的常識,在作戰中不知道如何疏散、怎樣利用地形地物以減少傷亡,不講求偽裝,不知道也不會打敵飛機;射擊過早且盲目射擊,不愛惜武器,隨便丟棄裝備;更有些中下級指揮官打起仗來連自己手裡有多少兵都不知道,勇敢一點的不管怎樣還知道指揮部隊“給我頂住”或“給我衝”,貪生怕死之輩則一見日軍撒腿就跑,有的甚至在大戰來臨之前即以各種理由離開部隊,連戰場都不敢上。
當然,事物總是辯證的,看待事物要一分為二。我們不能因為說日軍戰鬥力強,就處處都強,日軍也有一些“軟肋”,甚至是其無法克服的弊病,如一些官兵的厭戰情緒增長,士氣普遍不高等;對於國民黨軍隊來說,也不能因為其存在著上述不良現象就完全否定了其戰鬥力。若是國民黨軍毫無戰鬥力,只怕日軍也不會在作戰中有那麼多傷亡,長沙也未必能守得住,長沙會戰的最終勝利也就不會屬於第9戰區。
五、關於雙方的情報工作
情報工作在戰爭中歷來都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長沙會戰也不例外。
應該承認,國民黨軍隊在情報工作方面遠不及日軍。第9戰區在敵人內部沒有情報來源,也沒有空中偵察。落後的偵察工具和通訊手段使得第9戰區在獲取資訊和傳達命令等方面都顯得有些遲緩,有時打了半天仗,還不知道對面的敵人究竟是誰,有多少兵力,其進攻目標是什麼等等。而在第二次長沙會戰中,第9戰區的作戰命令更是幾乎被日軍悉數截獲並破譯,從而使其全部行動都被對方掌握得一清二楚,並最終導致了這次會戰的失敗。不過,第9戰區在第一次長沙會戰和第三次長沙會戰中,從被擊斃的日軍軍官身上搜出的重要情報,卻幫了其很大的忙。特別是第三次長沙會戰中,預備第10師官兵從日軍加藤大隊長屍體上得到的關於日軍各師團作戰任務、攜帶彈藥數目不足等重要情報,對第9戰區實現在長沙城下圍殲日軍的計劃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日軍的情報工作是其在作戰中一直引以為豪的事情。其在中國內部的間諜活動異常活躍,獲取情報的手段也各種各樣。在長沙會戰前及作戰過程中,日軍多次利用漢奸、偽組織為其提供各種資訊;同時用飛機、騎兵等各種手段進行偵察。對此,第9戰區在第二次長沙會戰的檢討中這樣寫道:日方會戰前及會戰中使用飛機、騎兵進行戰略上之搜尋偵察,並利用漢奸為坐探、密探,故其搜尋偵察機關完善、情況易於明瞭;其通訊手段迅速周密,還特別善於使用軍鴿、軍犬、閃光等各種輔助通訊手段。不過,日軍在第三次長沙會戰中情報工作也有失誤,即如其在檢討中所說的那樣:“我軍推進到汨水一線,情報及兵站都沒有充分準備,重慶軍當時節節退避,我軍完全跳入重慶軍事先設定的陷阱而進行作戰的。”情報工作的不到位也是導致其這次作戰失敗的一個重要因素。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反思(4)
六、關於長沙會戰的意義
長沙會戰,打破了日軍殲滅第9戰區主力、使國民政府屈服投降的幻想;牽制了日軍的南方作戰;保住了湘贛,給了日軍以一定打擊,動搖了日軍“部分官兵必勝的信念”;提高了中國軍隊廣大官兵計程車氣,增強了其抗戰必勝的信心;提高了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中的聲望和地位,特別是第三次長沙會戰的勝利,影響範圍很廣,讓世界人民看到了中華民族自衛強國的力量;長沙會戰也為以後的抗戰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教訓。
。 想看書來
關於長沙會戰
這裡著重要談一下後兩點。
關於長沙會戰與中國的戰局。
第一次長沙會戰,發生在歐戰爆發後的十幾天,當時正值波蘭敗亡、歐洲危急的關鍵時刻。國民黨軍隊在這次會戰中予10萬來犯之日軍以迎頭痛擊,挫敗了其殲滅第9戰區主力的目的,從而有助於引起歐洲各界人士對中國局勢的關注。第二次長沙會戰,發生在蘇德戰爭爆發後的3個月。面對著德軍的強大攻勢,蘇聯戰局岌岌可危。國民黨軍隊在這次作戰中雖然損兵折將,日軍也一度攻進長沙,但最後日軍還是撤出了長沙,中國戰局並沒有因此而受到影響;第三次長沙會戰緊接太平洋戰爭而爆發,當時日軍一路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