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派代表,聯合進京,向朝廷請願,要求速開國會,組織責任內閣。
立憲派此刻士氣正盛,湯化龍振臂一呼,各省一齊響應,大家就商量決定,每省先派代表三人,聚會於上海,擬好了請願書,協商妥了情願的方法步驟等事宜,然後集體進京,詣闕上書。
零九年的十二月,各省的議員代表聚會於上海,想到為了國家與國民的長遠福祉而請願,眾人激動不已,給自己一行起名叫“請願代表團”,推直隸諮議局議長孫洪伊為領銜代表。江蘇代表、丹徒人郭毅興奮激動,在會上攘臂高聲說:“如今國事危迫,有若累卵,救亡圖存之策,唯有速開國會一法。但是國會之開,必須用血來換而不是用淚來換,諸公請聽:鮮血與力量方是速開國會的動力,如果流血,那就請先流郭毅的血!”
眾代表聽得熱血湧流起來,感奮不已,許多人便應和道:“不管是流血還是流淚,我等一定堅持到底,國會不開,就請願不止!”
張謇、趙鳳昌、湯化龍等人卻眉頭皺了起來,深為憂慮,他們不願和平請願演變成一場流血衝突,如果那樣,請願的效果可能會適得其反。他三個緊急磋商後,決定由張謇演講,引導大家和平請願。
張謇便站了起來,眾人紛紛鼓掌歡迎狀元公講話。
張謇揮了揮手,聲如洪鐘,說道:“諸公的決心難能可貴,張某十分感佩,但張某想,我等此次進京,卻並非專為流血而去,乃是為了促成立憲大業。想我諸公均為中華之有識開明之士,既知立憲革新之必行,豈不知禮、法二字之重要?立憲之成,謹守禮法為必需條件。流血,乃成仁之猛者為之,但卻最為下策。若我等皆因一時之憤而與朝廷反目,則赤血遍灑之後,放眼茫茫中華,誰人可繼我等的大業、使中華中興富強、救四萬萬同胞於水深火熱之境?因此,我等此次進京,必須秉禮而行,秩序井然,以我等的精誠之心,感動朝廷,說服朝廷,使國會早日召開、內閣早日成立。朝廷若不允所請,我等當請之不已,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不達目的,我們的請願就一而再,再而三,永不結束!”
五二 桀驁不屈,重張舊時旗(3)
眾代表轟然應諾,舞手喊道:“張公之言有理,我等當秉禮而行,不達目的,永不結束!”
請願書寫好了,又經多遍修改,終於定稿。這時已是西曆的一九一零年元月,快要過庚戌年的春節了,請願代表一心要為民請命,哪顧得上過年,大家在孫洪伊的率領下就出發了,先乘輪船到天津上岸,然後乘火車直抵北京。在朝陽門車站下了車,眾代表列隊舉旗,高呼著口號,走向都察院,呈遞請願書。
溥侖貝子領著十多個官吏在都察院門口,神情莊重地接了請願書,說馬上會呈書給攝政王親閱,請代表們覓地休息,若王爺一有示下,將立刻通知他們。
請願書很快就遞到了載灃的手中,載灃皺眉說:“此時如何能就開國會!國民素質低下,知識參差不齊,速開國會,反會引起紛亂擾攘。”於是命軍機處擬文回覆請願代表,以立憲籌備尚未完備,國民知識程度不合立憲要求為由,拒絕其速開國會的請求。
眾請願代表見第一次請願毫無效果,豈肯就此罷休,大家商議之後,決定分頭往海內外聯絡各界,發動第二次更大規模的請願。
這時候的海外,陶成章、章太炎對孫文的攻擊仍在繼續。由於黃興義無反顧的維護孫文,絕不讓步,陶、章改組同盟會、罷免孫文的目的無法達到。歐洲、美洲的同盟分會此刻也捲入了這場風波,齊聲###陶、章。
陶成章與章太炎卻是寧死不屈的性格,與反孫的李燮和、魏蘭等拼死反擊,毫不退讓。
已回國的劉師培與夫人何震此刻已投降的清廷,見黨人內訌,拍手稱快。章太炎因對革命心灰意冷,曾經給劉師培寫過幾封信,託他請端方贊助自己去印度學佛,說端方若有五萬元的贊助,則自己一入佛門,便從此不嚴革命。這是劉師培取來章太炎的五封信,先請人對信拍了照,然後將信緘封后寄給黃興,又叫劉師培給黃興附言,說緘封之信是章太炎勾結滿清高官、叛變革命的證據,請黃興將此信公之於眾,還原章太炎的醜惡面目。
黃興接到此信,信疑參半。其時章太炎攻擊孫文的勢頭正猛,黃興雖全力與之周旋,但知互鬥日久,對革命有害無益,於是往勸章太炎息鬥。
章太炎白眼望天,冷笑說:“休想!”
黃興便說出章太炎向端方借錢學佛的事來,說:“你若繼續對總理施以攻擊,我便公佈你向端方討錢的信件,此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