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舉子,再來一次轟轟烈烈的公車上書。
當年強學會與《強學報》被搗毀後,康有為去了桂林教書,梁啟超卻受請到了湖南,在湖南的時務學堂作總教習,後來又到了上海,與黃遵憲、汪康年等合辦《時務報》,擔當主筆,繼續宣傳維新強國思想,梁啟超的文章通曉易懂,說理透徹,因而影響很大,梁也因之聲譽鵲起,名頭響亮,如今他一號召,眾舉子轟然響應,於是便起草抗議德軍毀壞聖像的上書,眾舉子簽了名,大家就簇擁著,將上書遞到了都察院。左都御史史裕德接了上書,轉呈光緒皇帝。與此同時,朝中的官員李貴霖、王照、駱成驤等一百多人也上書皇帝,要求就此事與德國嚴正交涉。光緒皇帝見群情激憤、民心可恃,就下旨令駐德公使呂海環向德國外交部遞交抗議書,要求德方嚴懲肇事兵卒,賠償損失,並就此事向大清國道歉。
康有為來北京卻是專找李鴻章的,這幾日他頻頻出入李所寓居的賢良寺,欲透過李的斡旋,將華人向巴西大量移民,並擬了計劃,予備十年內移民兩億之眾,再造一箇中華。
李鴻章正為與德、俄交涉的事而煩惱不已,聽了康有為的移民計劃,不由得苦笑連連,心想:“異想天開的書生啊!”就推託說:“此事須得巴西國使臣到後,方可商議。待後再說吧。”
原來康有為在萬木草堂講學,其弟子徐勤、何樹齡及康的弟弟康廣仁卻謀劃在澳門辦《致新報》,以宣傳維新變法。康有為義不容辭,幫他們將報紙辦了起來。此時發生了德佔膠州灣、俄佔旅大港的事件,康有為聞之,痛哭流涕,說:“不變法圖強,亡國亡種的日子不遠了!”
眾弟子一齊驚問:“如此奈何?”
康有為說:“只有一個辦法了,但此法須得朝中大臣有勢力者支援,不然亦難以辦成。”
眾人忙問何法。康有為便說:“甲午中日開戰之初,巴西國派使臣來,欲與我國通商,並大量召華工往赴巴西,可惜那時戰事正緊,朝中無人理會此事,巴西使臣無果而返。那巴西國地廣人稀,其土地與我國相當,其人口卻不足千萬,亞馬遜河流貫其中,國中森林茂密,土地肥沃無比,若能將我華人大量移民彼處,則不數年間,巴西便是另一箇中華。”
眾弟子聽得竟有如此好事,一齊動容。康有為的女兒康同薇拍手而笑,讚歎說:“好主意,我國有四萬萬同胞,若能移民巴西一萬萬人,便足以保種了。”
這移民之說一出,澳門、香港的商人首先大感興趣,便商議給康有為贊助路費及活動資金,請他上北京找李鴻章確商此事。康有為便命弟子何惠田起草了一個移民的詳細計劃,自己揣了,趕往北京,投李鴻章寄寓的賢良寺而來。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五 烈風忽來,一池死水將亂(3)
李鴻章見康有為找上了自己的門,倒很大度,絕口不提當年強學會拒收銀子之辱,反而熱情接待,贊康有為的變法思想有道理。康有為趁機便說了移民巴西的事;請李鴻章斡旋鼎助,以成其事。李鴻章這一段磨嘴皮子,俄、德兩使,咄咄逼人,皇帝又責他辦事不力,弄得他焦頭爛額,哪有心思管移民的事,聞言便皺起了眉頭,說:“此事恐不易辦,須得巴西國的使臣到來,方可商議。”
康有為說:“難道我國便不可以給巴西派使者,聯絡此事嗎?巴西三年前便有召華工之意,我國若派使臣前往,應該一切都好商量。”
李鴻章聞言苦笑,說:“這要皇上下決心才行,其他人怎能隨便派使臣出外呢!”
康有為無奈,此後又找了李鴻章幾次,見李推託敷衍之意甚重,只好放棄了求他的打算,轉而懇求翁同龢。翁同龢也敷衍說:“現在皇上憂心忡忡,哪有心思考慮移民的事,等德、俄兩國之事交涉完了再說吧。”
德國因兵士毀壞聖像一事受到中國官民的強烈抗議,氣焰有所收斂,表示願賠償損失並道歉。德使海靖氣哼哼卻又無可奈何,李鴻章趁機反攻,要海靖降低要求,兩人又磨了幾次嘴皮子,最後達成協議,並報皇上同意,與德國人簽訂了《膠州灣租借條約》,撤了山東巡撫李秉衡的職,將膠州灣租借給德國九十九年,並允其修築膠濟鐵路。
俄國公使巴布羅斯見德國人佔的便宜不小,大怒下找到總理衙門吵鬧,也要求租借大連,並修築南滿鐵路,限總理衙門五天之內答覆,發話說:“俄艦上的官兵吵嚷著要北上奉天,屆時不予答覆的話,俄國兵士的槍炮就說話了!”
光緒皇帝對俄國人卻痛恨至極,堅決不允,說:“俄不助我對付德國,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