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部分

來發掘你。

是領略和感受,不是考察和研究。我以自己一貫的採訪方式,準確地找出當地的智者。口碑之所以重要,在於它出自某種有益於人類自身的命定的慣性本能,以作為對學者歷史的對應和補充。

但是仍然不見象雄,不聞象雄。在人們的記憶中難以綜合成一個完整形象,它若有若無。人們只說,土林從海中升起,形成陸地,便出現了挖窯洞以棲身的人(格勒博士設想,象雄文化的標誌,不是都市,不是巨石,正是土質洞穴)。人們已普遍得知在日土、普蘭等地發現的石器、骨器屬於七千年前,那麼,使用這些石器、骨器的人應該是象雄的先民吧。

幸好,前不久扎呷從北京寄來了藏文新譯資料,從中得知早在公元二、三世紀時,扎達、普蘭即象雄國中心轄區。那時,象雄國由裡、中、外象雄三部分組成。據著名本教'注'學者朵桑坦貝見參所著《世界地理概況》記載:“裡象雄應該是岡底斯山西面三個月路程之外的波斯、拉達克和巴拉一帶。在這兒的甲巴聶查城的遺墟中有座山,山上密尊的形象自然形成。木裡山拉在此建卻巴城,並在該城修法靈驗,將一塊彷彿人體大小的巨石定在空中,不讓它落地。後來人們用土石方壘了三個基座,把這塊巨石託在半空中。在這塊土地上有大小三十二個部族,如今已被外族佔領(似指印度和巴基斯坦有爭議的領土克什米爾)。中象雄在岡底斯山西面一天的路程之外,那裡有詹巴南誇的修煉地穹隆銀城,這還是象雄國的都城。這片土地曾經為象雄十八國王統治。本教文化史上著名的四賢熾棲巴梅就誕生在這裡。這裡還有本教後弘期的著名大師西繞堅參和其他賢哲們修煉的巖洞。因為這塊土地東南和蕃接壤,有時也受蕃的管轄。外象雄是以穹保六峰山為中心的一塊土地,也叫孫巴精雪。包括三十九個部族、北嘉二十五族。(現屬、安多上部地區,絕大部分信仰本教。有穹保桑欽、巴爾倉寺等寺宇和修煉的巖洞。”從上述記載來看,以穹隆銀城為中心的中象雄,就是今天的岡底斯山一帶的普蘭、扎達等地區。象雄國在此中心地域築有四大城堡,它們是穹隆銀城堡、普蘭猛虎城堡。門香老鼠城堡、麻邦波磨城堡。一直統治到公元六世紀末。到公元七世紀初,被吐蕃國統治。在《世界地理概況》一書中論述的“這塊土地東面和蕃接壤,有時也受蕃的管轄”,應是從公元七世紀初,贊普朗日倫讚的兒子松贊干布繼任贊普開始。因為,當時第三十二代贊普松贊干布在韋氏、娘氏集團的協助下,起事於雅礱河谷,展開了統一全藏的宏偉大業,先後兼併了蘇毗、羊同請王國,建立了統一繁榮強大的吐蕃王朝,自此,象雄(羊同)王國也歸屬於吐蕃的管轄……

……

以上引文中的史料出自宗教學者之手,藏族史籍之風格可略見一斑。考古學家們據此查考恐難證實一個古國的歷史疆域,我所見到的凡有關象雄的史料與此風格類同。

由此越發強化了我的一個感覺:象雄時代是阿里的先期文明,藏族文化的曙光;古格時代則是阿里的中興文明,其時已日上中天,輝耀全藏。我來阿里的初衷——如果不算是心高妄想的話——正是想要回溯並感應這枚昨天的太陽,想要親臨一走象雄十八王。本教高僧、古國臣民生息之處,去遙想古人生存風貌;有可能的話,復原這兩個黃金時代的社會生活形態……

有關古象雄,看來現已發現的藏族典籍不可能給予我們更多。公元前後,亞洲歷史早已有聲有色地展開。引文中“裡象雄”涉及到的波斯,早在公元前六世紀即成為東至印度河流域、西到撒哈拉大沙漠、包括古埃及兩河流域在內的橫跨亞非歐三大洲大帝國(前四世紀時被希臘馬其頓三亞歷山大擊潰)。公元前一、二世紀時,連結歐亞東西方的絲綢之路開闢,波斯(時稱帕提亞)國王還將羅馬所贈魔術師運贈漢武帝。想要弄清古象雄的地理與史蹟,恐怕還需參照亞洲史乃至世界史。查閱漢史所載當年與身毒(印度)、安息(波斯)、大夏(阿富汗)、囗賓(克什米爾)……的交往史,也許能尋出古象雄的蛛絲馬跡……

幾年前寫《藏北遊歷》時,我曾遙遠地、嚮往地但也肯定地寫過從藏北聽來的有關象雄的地域、宗教及事蹟,清晰而明確。幾年來,尤其為了去阿里、寫阿里,待我翻閱了不在少數的書籍資料後,對於象雄的問題卻由於迷們再也無從下筆:象雄或羊同,在敦煌藏族文獻中略有記載,在藏、漢文史書中也有過說法,在當代中外藏學家那裡更是眾說紛壇。其基本問題未獲解決,例如象雄的空間,疆域不能確定;例如象雄的時間,至少上限不明。說西藏本土宗教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