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梁凱恩在父親嚴厲的教育方式下,一度成為一個憂鬱症患者。在那些對生活充滿失望、對自己充滿自責的日子裡,他有過絕望,想到過死亡,但花樣的年華、別人的富有讓他對人生的態度急轉直下。他開始激奮地自問:“為什麼不快樂?”“為什麼總是不把事情做到最完美?”“為什麼我一無所有?”……他向自己問了無數個為什麼。他開始嘗試著去改變人生———做服務員、送貨員,在街頭叫賣、擺攤,為公司做推銷、聽知名人士演講……
這就是梁凱恩的坎坷經歷,他沒有諾亞方舟,沒有守護神靈,但他像魔術般地改變了人生,創造了成功的奇蹟。他偶然耳濡目染了國際演講大師的演講,感悟到了大師演講的靈魂,被
巨大的感染力征服;他開始正視自己,夢想自己有朝一日站在演講臺上展示自信和魅力;他開始面對鏡子,對自己大聲呼喊,向自己提問;他開始給自己訂下101個人生目標,不達目的永不罷休。
梁凱恩的經歷讓我逐漸認同了這個年輕人不斷進取的精神,同樣也會讓更多的讀者堅定追求事業的信念,找到人生的出路。青春年代裡是需要榜樣的,前進道路上是需要激情的。創造成功,創造財富,創造輝煌,是所有人的追求和夢想;坎坷、痛苦、失望又是很多有志者的共同經歷。選擇退出的人,離財富越來越遠了;勇往直前的人,離財富越來越近了。
設立人生目標是一個好辦法。梁凱恩引用了美國企業家的一句話:“只要有無限的熱情,一個人幾乎可以在任何事情上獲得成功。”這話不錯。事業要靠熱情,熱情卻需要我們立下一個良好的願望。我希望年輕的人們不妨給自己也立下一系列的奮鬥目標,讓自己來計劃自己的人生。我們做事情,也是經常要有一個計劃的,首先要完成什麼,然後要完成什麼,按部就班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事情做好了,心裡就塌實了,也就有成就感了。梁凱恩有101個目標,他已經實現了八十多個目標,這就是他的成功;等到101目標完全實現,他可能再訂下101個目標,這就是追求。作為這本書的讀者,你該如何想呢?你也可以參考梁凱恩的“設定目標三原則”呀!“第一,目標一定要能讓你熱血沸騰;第二,目標要有可以計算的規模;第三,目標要有實現的期限。”
總之,我真誠地希望這本書給讀者帶來不小的收穫。有奮鬥就會有艱辛,有奮鬥就會有財富,要相信自己,激勵自己,為自己鼓掌。
沒有一百分就是丟臉(1)
如果沒有冬天,春天就不會如此悅人。
(美國作家 佈雷史崔)
梁凱恩生長於虔誠的基督教家庭,父親是牧師,母親是國小教師,國中畢業以前他和父母、妹妹住在教會中長達9年,受到許多人的疼愛。然而凱恩卻不快樂,因為他始終達不到父母訂下的高標準。
父親是典型的A型血性格,事事要求完美,即使是每次禮拜的演講稿,總要改上三四次才行。因為從小祖父對父親的要求就特別嚴格,近乎吹毛求疵。考試若沒考滿分、放學回家時若瞄了球場上的同學一眼,便會施行體罰。在那樣的環境中成長的父親,教養凱恩時亦如法炮製。
完美主義的家庭傳統
凱恩父親從小在學校的表現非常優秀,高中聯考便考上第一志願建國中學,但祖父卻不讓他入學,說:“讀什麼高中,有一技之長更為重要。”於是父親改讀大安高工,畢業後以一個高職生的學歷,考上政大外交系,足見其資質之優異。大學尚未讀完,祖父又叨唸著:“現在傳福音比較重要,讀什麼外文系?”大學畢業後,父親便開始牧師的工作。
曾和祖父住過一段時日,凱恩總是提心吊膽,祖父的嚴厲甚於父親,而且生活克勤克儉。其實公務員收入不差,祖父對自己、對別人卻十分吝嗇。為了省電,洗衣機只能做脫水用;為了省錢,保鮮膜用完要清洗晾乾下次再用;上完廁所不能直接沖水,要一瓢一瓢舀洗澡水來衝馬桶。凱恩永遠記得自己有一次不小心,按下衝水鍵,水嘩啦嘩啦地流時,祖父板著臉孔出現,拿了一根粗大的木棍,不但將凱恩打了一頓,還要他在漆黑的廁所裡罰站。
因為祖父的教育,父親必須極度壓抑自己,不論是在工作、生活、情感等各方面,追求慾望、真情流露,都是極度奢侈的。在凱恩的童年印象中,講臺上的父親是高不可攀的;每個星期總有許多人走進教會,聽父親做禮拜,每個人臉上的表情,都是虔誠的、莊嚴的。他們總是羨慕凱恩,出生在一個牧師家庭,然而,只有凱恩知道,對教徒和藹可親、和顏悅色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