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惑就在觸手可及的地方,誰不想伸手去搶?
夏想見氣氛大為緩和,也就以輕鬆的口氣,淡定而從容地吐出了一個名字:“古秋實”
話音剛落,宋朝度和陳風雙雙臉色一變。
是呀,不是古秋實又是何人?雖然古秋實論資歷、論年齡、論在省部級崗位上的時間,都不如宋朝度和陳風,但問題是,他是隔代接替人,是總書記最器重的團系干將,有如此大好的遞補進政治局的機遇,總書記不力挺古秋實,難道會拱手讓人?
夏想真是一語中的,頓時讓宋朝度和陳風的夢想為之破滅。
陳風心有不甘:“也未必總書記一言裁決,夏想,你肯定古秋實就能透過總理的認可和委員長的點頭?”
九巨頭中,總書記自然發言權最大,按照排名,第二則是委員長,第三是總理,其他巨頭的態度暫且不論,至少要前三號人都點頭了,才能進入下一輪。
總書記自不用說,肯定是力挺古秋實,委員長的態度夏想不敢猜度,但總理必定會支援古秋實,因為總理另有謀算。
三大勢力之中,團系和平民兩大勢力同意了,事情就成了一半。雖然還沒有和吳才洋見面,不清楚家族勢力的立場,但昨天吳老爺子和古秋實相談甚歡,就讓夏明更堅定了他的想法。
其實從初來京城的一刻,夏想就已經有了大概眉目,但總理和曹永國的意外出現,打亂了他的思路,等到了吳家,見到古秋實之時,他將思路重新理順之後,又回到了最初的設想。
不是說夏想比宋朝度和陳風都聰明一步,而是他比兩人接觸了更多的勢力。
因為誰也沒有如夏想一樣得天獨厚的便利條件,他始終是幾方力量的交匯點。
夏想完全可以理解陳風的失落和不甘,但現實就是現實,不容逃避,必須正視,他也想是陳風和宋朝度二人之一,問題是,以眼下的形勢判斷,二人已經出局了。
夏想還沒有來得及回答陳風,宋朝度已經從震驚之中恢復過來,他淡然地笑了,臉上的平和讓夏想暗暗佩服。
“陳書記,剛才我想了一下,認同夏想的推斷。和古秋實相比,我們的光環還是少了一些。”又搖了搖頭,宋朝度地讚賞地看了夏想一眼,“夏想不簡單,能搶在我和陳書記前面推論出結果,你比以前成熟多了,也讓我可以真正放心了。”
宋朝度拿得起放得下的胸懷,還是比陳風更開闊一些。不過夏想也並沒有因此而輕視陳風,能進政治局是每個省委書記的最高願望,官場中人,每一步都要付出無比的艱辛,都難免在面臨重大轉折面前,患得患失。
陳風也緩和了下來,他也不是看不開之人,多年的官場經歷也讓他明白,能抓住的機會固然好,但有些機會即使擺在你的面前,也可能不屬於你,不過他還是有些疑惑之處:“怎麼會?總理怎麼會同意古秋實?總理更應該讓朝度進政治局才符合利益。”
宋朝度的目光落在夏想沉靜的臉龐之上,心中除了震驚,還是震驚。
在一個政治局委員的遞補鬧得天下震動之際,在一個燕省省委書記驚動各方雲動之時,夏想,不過是一個省紀委書記,還遠離了政治中心的京城,一回京城,就能撥雲見日,透過現象看出本質,一語中的點破了迷局,確實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就連他,直到和夏想見面以前,他一心認為空缺有可能在他和陳風之中,二選一。
現在終於如夢方醒,不能說他們被人故布迷陣給迷惑了,也是他們心情過於迫切,而缺少冷靜的分析和麵對。
還有一個原因,夏想畢竟也是各方勢力的交匯點,更能瞭解關鍵人物的傾向,所以夏想的結論不能說就是最終結果,但也八九不離十了。
宋朝度十分欣慰,夏想終有一日會以更成熟更奮進的姿態,昂首邁進省部級的行列。
但對陳風的問題,宋朝度也是想知道答案,儘管他也認為陳風的問題有點對總理不夠尊重,不過實話實說,他心中對總理何嘗沒有一點怨言?
只不過埋藏得夠深罷了。
“總理想讓葉天南擔任燕省省長。”夏想不會對陳風和宋朝度隱瞞關鍵的環節,說出了實情,“據我推測,總理的思路是,讓吳家支援葉天南擔任燕省省長,總理支援高晉周扶正。總書記的思路是,古秋實遞補進政治局,同時進京,古秋實走後的黑遼省委書記職務,由總理提名的曹永國接任。同時西省空缺出的省長位置,說不定是委員長或是別人的提名了。”
如果說剛才陳風對夏想提出古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