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⒚嬤�稀�
何況何江海一倒,固然他的勢力範圍會擴大許多,周鴻基的實力也會隨之而壯大。
衙內擺出的姿態似乎誠意十足,也似乎是藉助超市事件,以至誠之心和他合作,顯示出審時度勢的一面,而且還禮讓三先,其實仔細一分析,其實不然,也正是衙內此舉的高明之處——或者說,是衙內背後人物的高明之處。
眼下齊省的局勢,何江海頹勢已顯,乘勝追擊,痛打落水狗也好,或是宜將剩勇追窮寇也好,總之,不管是他,還是周鴻基,都有將何江海的勢力趁機完全削弱的共同訴求,不管有沒有超市事件,合作的趨勢不可避免。
衙內一方之所以借超市事件說事,表現出示弱的姿態,既退讓又忍讓,其實說白了,還是有迷惑他的意思,讓他放鬆警惕,讓他自以為是,以便在何江海被打敗之後,在齊省進入二元對立的時期,也好迅速佔領至高點。
……其實縱觀齊省現狀的原因,不管是邱仁禮,還是孫習民,或是周鴻基本人,都不得不佩服夏想的眼光和手腕,因為誰也想象不到的是,夏想在三足鼎立的齊省局勢之中,會最先和周鴻基聯手,也充分說明了一點,政治之上的分岐,會因為局面的變化和利益的轉變,而發生暫時的對比變化。
夏想的聰明之處就在於,他及時而牢固地拉攏了周鴻基,充分利用紀委的權勢,利用周鴻基急於開啟局面的迫切心理,讓何江海為他的傲慢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話又說回來,也不說夏想完全是在利用周鴻基,利益共同點之下的合作,永遠是雙贏,否則就沒有合作的基礎。既然是雙贏,就是互相利用才能各得其利。
但是……誠如三國一樣,三方對立時,任何兩方之間的合作,都非常有限並且互相提防,不會有親密戰友式的聯手,而且還有可能出現隨時分道揚鑣並且牽手對立一方的可能。
衙內也好,衙內幕後的人物也好,借超市事件提出三條看似誠意十足的合作條件,其實也是為了讓夏想體會合作的決心,換言之,是告訴夏想,在將何江海徹底打殘之前,他們不會變卦。
……也確實是一個極其難得的好機會,夏想心中生髮了無限感慨,政治果然是最靠不住的友誼,不管京城之中又生了什麼內幕,從總理前腳打來電話,周鴻基後腳就提出要真正聯手,風雲變幻之間,真是應了一句老話——翻臉比翻書還快。
夏想做事向來堅決果斷,但這一次,他猶豫了,確確實實地猶豫了。
不提他一直以來對總理的好感,儘管經歷了許多,還是一時無法對總理有敵對情緒,單說總理從未對他下過狠手,他對總理的好感,遠大於反對一系。
況且說來,反對一系曾經有過要置他於死地的手段,他現在和周鴻基的合作還算勉強說得過去的話,如果和衙內密切合作,至少在感情上無法接受。
夏想對周鴻基沒有天然的惡感,對衙內卻有天生的敵意。再加上衙內現在在京城,已經將黑手伸向了肖佳,他再和衙內合作,豈能安心,怎會甘心?
但一口回絕周鴻基,放過眼下大好時機,又有意氣用事之嫌,從政治上講,不算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
一個成熟的政治家,從來都會將私人情感和利益擺放兩邊,從不混為一談。
還有一點,夏想還深知兩個故事,一個是養虎為患,另一個是農夫和蛇。
周鴻基見夏想陷入了沉默之中,也不說話,自顧自坐在座位上沉思,因為他知道,夏想需要時間來消化他傳達的驚人的訊息,也需要理順思路,計算得失,所以,他要留出足夠的空間讓夏想思索。
而且他有理由相信,以夏想的手段和政治智慧,必然會答應和他聯手,不管以後是不是會反目成仇,至少現在在對付共同的敵人的目標上面,會暫時達到一致。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但話又說到明處,誰也不會看到未來,眼前的利益才最重要。
再者說了,夏想越是慎重思索,周鴻基越是放心。如果夏想不假思索一口應下,他才擔心夏想在背後是不是另有謀算。
周鴻基相信夏想的人品,只要夏想點頭,必然就不會後悔,不會兩面三刀,所以他才會認為和夏想的合作,有信任的基礎。而對於何江海,他始終做不到真正的信任。
夏想足足想了有五分鐘之久,其實真正用於思索的時間,也不是很久,但之所以故意拖延得時間長一些,也是為了顯示出鄭重其事。
夏想其實又想到了曹殊黧為他講過的歷史故事,是清官懲治貪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