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同國上了車,打了電話約好了朋友,又拿好了魚杆、遮陽傘和馬紮,開車出了市區。還沒有到和朋友約好的匯合地點時,手機響了。
杜同國也知道一般下午找他的電話,都沒有什麼正事,他一般就上午辦公,熟悉的人都清楚,都會上午來電。不熟悉的人下午來電,他一般也是看人辦事。
看了看來電,不認識,就猶豫了一下沒有接聽。不料電話打個不停,自動斷了之後,又撥了過來,大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之勢,杜同國就惱了,求人辦事還這麼不懂禮貌,太二了,他接聽了電話,很不客氣地說了一句:“哪位?”
“同國,下午是你的休息時間,不想接電話是不是?”裡面傳來了一個熟悉又輕鬆的聲音,是夏想,他還是老樣子沒變,語氣隨意而親切。
杜同國正在開車,頓時一腳急剎車站住,引來後面喇叭聲一片,他也顧不上理會,急忙靠邊停車:“夏書記,怎麼是您?我不認識您的新電話,所以一直沒接……有事您吩咐!”
夏想呵呵一笑:“不要客氣,是我有事要請你幫忙,請你來參加一個新聞釋出會,同時發動你所有新聞界內的朋友,越多新聞媒體的朋友越好,怎麼樣,有沒有時間幫忙?”
不是有沒有時間的問題,是夏想有事,杜同國必須出面幫忙的問題,況且對他來說,是求之不得地和夏想接近的好機會。
杜同國迫不及待地答應了下來,一點也沒有他平常和人說話時要故意拿捏一下的腔調:“沒問題,領導發話,立刻照辦!”
杜同國當即回了朋友不再去釣魚,立刻又發動了他認識的所有國家級報社駐燕省的記者站的媒體朋友,短短十幾分鍾內就召集了十幾人,大家匯合在一起,浩浩蕩蕩地前往夏想指定的地點而去。
……
顧曾數年前在夏想的幫助下,在邱緒峰的引薦下,結識了華新社的副社長,從而如願以償擔任了華新社駐燕省分社的副社長。一年前,原社長調回總部任職,他順利接任了社長,和以前在燕省晚報的副總編的職務相比,又更進一步不說,還有了更好的發展前景。
當然從另一個意義來講,脫離了燕省宣傳部的控制範圍,馬霄對他沒有了什麼約束力,是讓顧曾最大感欣慰的事情。畢竟作為媒體人,如果被省委宣傳部長看不順眼,在燕省還想有大的發展無疑是痴人說夢,幸好有李丁山出面,有夏想幫忙,他才在去了京城之後,本來不抱太大的希望,沒想到還是經夏想的點睛之手的點撥,驚喜地開啟了一道成功之門。
對於夏想當年的幫助,顧曾銘記在心,不敢忘記,時刻惦記著有朝一日,機會合適的話,一定要回報當年夏想的援手之恩。只可惜,從上次事件之後,他和夏想之間一直來往不多,而且夏想也沒有什麼重要的事情他能幫上手,就讓他一直引為憾事。
今天上午在社裡處理了一些日常事務,顧曾中午向來要午休片刻,否則下午就沒有精神。下午2點,他準時醒來,正準備召開一個重要會議,電話突兀地響了。離開會不到5分鐘時間了,他猶豫著要不要接,擔心有什麼無所謂的事情影響他開會的情緒。換了平常他猶豫一下也不會接聽,今天也不知為何,鬼使神差地就認為來電非常重要,不接不行。
顧曾就伸手拿起了電話:“你好,我是顧曾。”
“顧社長好,我是夏想……”話筒裡傳來了夏想久違的聲音……
……
省委,省委書記辦公室。
下午3點,葉石生在聽完宋朝度的工作彙報之後,送走了宋朝度,站在窗前,望向窗外,窗外綠意昂然,夏日陽光大好。但葉石生心情卻十分不好,甚至可以說,很差。因為夏想的突然失蹤,因為四牛集團的向省委訴苦。
四牛集團是燕省舉足輕重的一家大型集團,不僅是利稅大戶,還關乎著燕省的形象。因為燕省在全國有影響的企業不多,四牛集團作為全國同行業的十強企業之一,為燕省的名牌戰略增光添彩了不少,也是因為四牛集團,才讓全國知名品牌極少的燕省多少挽了一些臉面。
四牛集團牛氣沖天,是因為他們確實有資本,有向省委講條件的底氣。
四牛集團的養殖場建在下馬區的具體經過,葉石生聽取了秘書麻秋的彙報。麻秋倒沒有誇大其詞,一向對夏想印象還算不錯的他,很客觀地陳述了夏想在四牛集團的養殖場建在下馬區的過程中所起的主導積極作用,並沒有過多的添油加醋,也沒有乘機在言論之中向不利於夏想的方向引導。
即使如此,葉石生在得知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