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湘菜為主,在燕市,湘菜並沒有多大的市場!”
難道連若菡是某個餐飲業家族的子女?夏想想起她在京城全聚德受到的待遇,不免就有些浮想聯翩。當然,也與連若菡對燕市餐飲業的分析一語中的有關,因為她說的確實是實情。
從現在開始一直持續了十幾年的時間,燕市的餐飲業都是一種井噴式地發展勢態,大小飯店林立,各色酒樓如百花一樣在燕市的大小街道,次第開放,經過十幾年發展和淘汰,最終在燕市站穩腳根並且長盛不衰的是京菜和川菜,其他菜系都在燕市試水,結果無一不是以慘敗收場。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口味和風格,燕市人就喜歡偏重一些的口味。不喜歡甜膩和清淡的菜系,所以滬菜在燕市連開三家大型酒樓,卻都迅速倒閉。
從連若菡張口就可以說出湘菜在燕市沒有多大的市場來看,她絕對對餐飲市場做過相關的研究。夏想是沾了多了12年見識的光,而連若菡卻是實打實地對市場做過深入的分析才下出的結論。
楚子高猶如被人當面打了一記耳光,他一直以為湘菜能在燕市站穩腳根並且能攻城略地,在兩三年內成為行業內的龍頭老大,沒想到,被一個20歲的小姑娘毫不客氣地一口否定,就如直接要了他的老命一樣讓他震驚,又遍身冰涼,緊接著就是難以置信地搖搖頭,連連說道:“不可能,不可能,真的不可能,我的楚風樓的飯菜,來吃的燕市市民都說好吃,回頭客也特別多,他們怎麼會不喜歡湘菜呢?連小姐說笑了,你是京城人,不太瞭解燕市的行情。”
連若菡臉上沒有一絲笑容,淡然如風地說道:“我只是發表我的看法,信不信由你,賺錢賠錢都是你的生意,與我不相干,再說又是你要我發表看法的,要不是看在夏想的面子上。我說都懶得說!”
高海身為市政府秘書長,對燕市未來的發展當然放在心上,他聽連若菡說得這麼肯定,就問夏想:“小夏對餐飲業這一塊,有什麼不同的看法?”
楚子高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樣,忙不迭地說:“對,對,夏秘書快說說看,我覺得還是你的眼光老道,看得準,看得長遠。”
夏想知道後世的楚風樓也曾紅火一時,但後來還是被許多京城風味的餐館壓了下去,成為了二流的飯店,離行業內龍頭的位置相去甚遠。曾經有一段時間,在燕市最流行就是火鍋,分兩種,一是內蒙古的火鍋,二是四川火鍋,最興盛時幾乎遍佈大街小巷,大大小小不下上百家飯店。後來經過淘汰之後,還剩下20多家左右。算是本地化成功。除了火鍋之外,在燕市最盛行的飯店就是京城口味的天然居、燕省人家、老京城,等等,其他的一些地方菜系雖然還有,但都不成氣候。只有一兩家。
有一家以滬菜為主的老上海飯店,在燕市開了十幾年,雖然一直能夠維持,但卻始終半死不活,前去吃飯的人少之又少,甚至遠不如有章程市地方等特色的莜麵飯店。
其實連若菡說得對,如果楚風樓還按照楚子高的思路開下去,用不了兩年,就被淹沒在燕市第一波餐飲業大潮之中。他看了連若菡一眼,向她投去讚許的目光,才說:“我還是比較贊同若菡的意見,燕市人的口味偏重,不喜歡清淡,不喜歡海鮮,偏愛吃醬油和醋,所以以後京城口味的飯店,應該大有市場。”
此話一出,高海和楚子高倒沒有多大反應,連若菡卻眉毛一挑,一臉狐疑地看了夏想好幾眼,最終還忍不住問了一句:“你是瞎說的,還是猜的,還是有過研究?”
連若菡的舉動讓夏想更加篤定,她就算不是餐飲業家族的人,最少家中也有人從事餐飲業。所以才會如此上心
對連若菡的疑心夏想不作解答:“隨你怎麼想,我只負責說出我的看法,一家之言,僅供參考,只負責提出看法,不負任何連帶責任……”他嘿嘿笑著,不想讓氣氛弄得過於正式,“除了京城口味的飯店會盛行之外,我認為火鍋也將會在燕市流行起來。”
“信口開河!”連若菡使勁搖頭,她搖頭的速度很快,說話又是快語如珠,顯然心情十分迫切,終於還是露出了她可愛的一面,“北方人都不愛吃辣,火鍋辣了才好吃,還有燕市人口味偏重,火鍋湯又多是清淡,你這是自相矛盾,顯然是想當然的說法。”
“想當然就想當然,我說了,只負責發表看法,不負責進一步解釋,更不對所說的話負任何責任。信不信由你。”夏想直接回敬了連若菡一句,又轉身對高海說道,“高叔叔算是地道的燕市人,是不是也愛吃火鍋?”
高海先是一愣,低頭想了一想,又笑了:“你別說,我吃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