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汙染問題一樣,答案再一次涉及外部效應。
如果醫生沒有洗手,那麼受到生命威脅的主要受害人並不是醫生本人。他將要治療的病人,也就是那個有開放傷或免疫系統遭破壞的患者,才是主要受害者。病患者被感染,就是醫生不洗手行為帶來的負面效應,這與環境汙染情形無異:開車、經常開空調,或從煙囪排放二氧化碳,都會給其他人帶來負面效應。排汙者不去製造汙染的動機不足,醫生洗手的動機也不充分。
改變行為的學問如此之難,原因就在這裡。
改變行為如此之難,我們為此愁眉苦臉。如果我們能想出什麼工程學、制度設計或激勵措施,不用改變人們的行為就能達到目的,那該有多好啊!
面對全球變暖危機,高智發明公司正是這麼想的;公共醫療部門最終樂此不疲地實施的也是這種策略,並由此減少了患者在醫院感染細菌的現象。其中最佳的方法包括:為看病的患者提供一次性血壓袖帶;在醫療裝置上鍍銀,形成防菌保護層;嚴禁醫生打領帶,因為英國衛生部曾提及領帶“幾乎從沒人洗過”,“在治療患者方面毫無益處”,而且“已證明容易滋生大量病原體”。
就因為這個,克雷格?費德多年前已改戴蝴蝶領結。在他的推動下,醫院還開發出了一種虛擬現實介面,不用接觸電腦裝置,身穿白大褂和佩戴醫用手套的外科醫生就可以滾動螢幕,檢視X光照片,因為電腦鍵盤和滑鼠往往是病原體的載體,其危險性絕不比醫生佩戴的領帶的小。所以呢,下次當你發現自己置身醫院的病房時,如果沒有對電視遙控器進行全面的消毒處理,請不要動它。
如此預防艾滋病:你根本不可能想到
或許,當人們的行為改變帶來的大多數益處將被其他人享受時,難以讓他們作出改變也就不那麼奇怪了。然而,可以肯定,當我們的自身利益面臨損害時,我們就會改變行為,是這樣嗎?
令人悲哀的是,並非如此。如果真能改變的話,那麼保健食譜就總能發揮效果了(因此,也就再也不需要所謂的保健食譜了)。如果果真如此,大多數菸民早就戒菸了。如果確乎如此,受過性教育的任何人都不會成為意外受孕的當事人了。知行是兩碼事,截然不同,涉及個人偏好時,情形尤甚。
我們來看非洲的艾滋病病毒和艾滋病的高發率。多年來,全球各地的公共醫療部門一直都在與這種疾病作戰。他們已倡導了改變行為的各種方式:使用避孕套、限制性夥伴人數,等等。然而,近期有一位名為貝爾特蘭?奧沃特(Bertran Auvert)的法國研究人員在南非主持了一次醫學實驗,意外地發現了一個令人振奮的結論,以至於他迅速終止了實驗,立即呼籲採用這一新的預防措施。
這種神奇的治療手段是什麼呢?
包皮環切手術。研究發現,包皮環切手術可以降低異性*中男*染艾滋病毒的危險性,降幅之高達60%,雖然奧沃特和其他科學家還沒完全弄清楚其原因。隨後在肯亞和烏干達所作的研究,進一步證實了奧沃特的結論。
在非洲所有地區,切除包皮的現象越來越多。“人們習慣於接受針對具體行為採取措施。”南非一位衛生官員說,“但包皮環切手術是手術治療,手術刀是冰冷、鋼硬的”。
毫無疑問,做不做成人包皮環切手術完全是個人抉擇問題。我們可不會貿然地去建議任何人作什麼選擇。然而,對於的確會選擇包皮環切手術的那些人,我們有一句簡單的忠告:在醫生碰到你身體任何部位之前,請確保他們已經洗過手。
恐怖分子的銀行賬戶有什麼特點?
探討有關生死的不可不知的現象……
疫苗、安全帶和颶風(1)
第4章
疫苗、安全帶和颶風:不一樣的事情,一樣的邏輯
看來毫無頭緒的大難題,其解決方案竟如此令人稱奇。
人們總愛抱怨,尤其喜歡拿現在和過去比,認為現在的情形是如何如何糟糕。
他們差不多總是錯的。在你能想象到的幾乎任何方面,例如戰爭、犯罪活動、收入、教育、交通、工人安全、衛生,21世紀比以前任何時候都要更適宜生存得多。
我們來看看分娩情形。在工業化國家中,目前嬰兒出生死亡率為
10萬分之9;而在100年前,嬰兒出生死亡率則是現在的50多倍。
當時分娩所面臨的最嚴重的威脅,是一種往往導致產婦和嬰兒雙雙死亡的致命疾病,叫做產褥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