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情況不僅在法國,歐洲古堡大部分面臨這個命運。在德國薩克森州,一次出售19座古堡只收象徵性的1塊錢,但修繕費對買主將是天文數字。這筆交易的條件是,買主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必要的修理工作,並至少開放部分房間讓公眾參觀。 不過法國也有頭腦精明的貴族後裔,開始想出各種辦法廣開財源。距巴黎35公里的伯德依古堡,每天的維持費用為15000法郎。主人伯德依專程去日本與新聞界接觸,宣傳他的古堡,讓日本新婚夫婦去那兒度蜜月。到目前他做得頗有成績,在日本青年人中造成一定影響,每年都有七八十對情侶來此古堡舉行婚禮。  '返回目錄'  
諾曼底隨筆(1)
諾曼底是解放者登陸之地,也是入侵者上岸的地方。這裡作家藝術家輩出,又受美食者的喜愛,所以諾曼底的名字代表了多種含義。 盟軍登陸地 來法國前,我們心中的諾曼底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盟軍登陸的地方。 1944年4月6日是改變歷史的日子,以美英為首的盟軍選擇這一天登陸法國,標誌著與納粹德國決戰的開始。實際諾曼底距離英國本土的盟軍基地甚遠,比英吉利海峽最窄處寬了兩三倍,選擇此地登陸主要出於矇蔽德軍的考慮,以儘量減少人員傷亡。在被稱為日的登陸日,英美出動了10000架次飛機,遮天蔽日,狂轟濫炸,那架勢似乎從英倫三島的上空踩著飛機可以走到一二百公里外的諾曼底。拂曉時分,登陸的船隊出現在諾曼底海面上,黑乎乎一片,德軍以為看花眼了。以後的100天裡,盟軍220萬人,45萬輛軍車,400萬噸物資登上諾曼底。登陸後,以蒙哥馬利為首的英軍第21集團軍挺進東部,以佈雷得利為首的美軍第1軍向南對德軍形成合圍,巴頓則統帥赫赫有名的美軍第3軍繼續揮師南下,橫掃法國西南戰場。 我們沿著諾曼底登陸的路線憑弔戰場,還能感到戰爭的慘烈。這裡到處能看到美國、英國、加拿大軍人的墓地,白色十字架成千上萬地排列著。也能看到德軍的墓地,德國人在這裡進行了頑強抵抗,使盟軍損失慘重。登陸點沿岸近百公里的海岸線上,還可以看到廢棄的填海船,當時盟軍就是用一排排的填海船和混凝土沉箱,築成臨時堤岸,以此迅速建成浮橋和臨時碼頭,60年後的今日,填海船和沉箱靜靜地躺在原處,上面已長滿青苔,看上去像擱淺的巨鯨。海灘上光禿禿一片,有的地方懸崖高近百米,可以想像當年登陸的艱難。 諾曼底荒涼的海灘沒有擋住現代化裝備的解放者,1000多年前,它也沒嚇跑來自北歐的海盜。諾曼底本來的含義是“北方來的人”,公元9世紀時,斯堪的那維亞半島的挪威人和丹麥人南侵,史學家稱他們為“北歐海盜”。這些北歐人乘著龍頭船,四五十人一船,一夥一夥地蜂擁上岸,將基督教徒趕離家園,所以法國人又稱他們“來自北方的征服者”。 這些北歐人極具冒險精神,他們活躍了六七百年,進行了一系列的徵美、英、加等盟軍二戰登陸諾曼底之地服。從公元9世紀到17世紀,北歐海盜的後裔向東打到俄羅斯、烏克蘭,直到基輔,佔領了大片俄羅斯和烏克蘭的領土。向北他們跨越了北大西洋,佔了愛爾蘭,甚至格陵蘭島的東南部。1997年1月格陵蘭島一個海灣的發掘使公元10世紀前後的北歐海盜建築群重見天日。那是一種北歐式的長屋,兩排梁撐起屋頂,牆壁上有雕刻,整個建築群埋在凍土層之下。研究顯示一批北歐海盜在這裡住了300多年。 歐洲本土也被這些北歐海盜攪得不得安寧,大家只好與他們握手言和。法國人劃河為界,在塞納河一個支流埃波特河畔與他們訂了城下之盟,將北歐海盜首領羅龍封為諾曼底公爵,把西部一大塊地封給他,以後這地區就叫諾曼底了。後來繼位的諾曼底公爵征服者吉約姆還成了英國國諾曼底隨筆王。諾曼底人成了法國人一部分後,不改冒險本性,繼續向外擴張,他們渡過波濤洶湧的大西洋,開發新大陸,佔了加拿大東北部大片土地。魁北克就是諾曼底人佔據的,可以說法國人對北美新大陸的征服主要是諾曼底人的征服。 北歐遺族園 1000多年來諾曼底人給法國以至世界留下了寶貴遺產,他們的建築藝術、裝飾藝術和傢俱木雕獨具一格。諾曼底人藝術造詣頗深,19世紀後期印象畫派創始人莫奈就生長在諾曼底。印象派的成功影響了一代畫家,以後出現的點畫派和野獸派均是從印象派派生出來的。諾曼底人也留下了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17世紀悲劇作家高乃依1636年創作的《吉德》,劇中人物在內心鬥爭中,既有激情表現,又總是理智佔上風。19世紀作家福樓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