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與日本的關係。(《參考資料》1998年8月4日文“美國在亞洲金融危機中扮演了什麼角色?”)這種高水準戰略分析的出現,表明俄羅斯經濟學界終於從薩克斯休克療法的理論迷夢中清醒過來了。

十一

1994年2月筆者接受臺灣《中國時報》記者採訪時,記者曾提及當時正在被國內輿論界火熱鼓吹的金融體制全面對外開放及自由化問題,雙方問答如下:

記者:對目前中國金融改革的走向,您有何看法?

何新:我持保留意見。我認為如果仍然盲目聽從美國來的專家(包括IMF)建議及理論學說,一味模仿採取美國式的銀行體制,我國國家控制下的國有制金融體系最終勢將解體。記者:那麼您對中美財長最近發表的《中美經濟聯合委員會發表第8次聯合宣告》如何看?這份宣告很明顯表示,美國將大舉插手中國的金融領域。

何新:我知道,美國贏了。

記者:如果中國金融真像您講的那樣發生崩潰,後果將是怎樣的?

何新:一旦人民幣信用由於惡性膨脹而崩潰(像目前俄羅斯盧布那樣),那麼為了支援人民幣信用,可能國家不得不更加依賴內外債務和謀求得到國際金融資本支援。最終在“對外開放金融”的幌子下,外國金融資本將長驅直入,迅速衝擊和佔有我國原有的金融市場。那麼我國經濟改革全域性最終可能將以人民幣信用崩潰為標誌,而於本世紀末陷入難以收拾的總體危機。(《中國時報週刊》1994年3月20日第116期,《何新政治經濟論集》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10頁)但是,近幾年來,我國政府採取了正確的應對措施,放慢金融領域的開放步伐,使上述前景得以避免。然而,爆發危機的陰影並沒有徹底消失。中國並非不受國際金融危機的打擊和影響。這種影響不僅表現為若干金融機構由於負債累累而破產,也表現為近一年來日益深化的產業危機和嚴重的失業問題——這種產業危機實際是金融危機在中國的表現形式。因為許多企業就是由於出現呆帳、壞帳以後得不到銀行資金支援而破產的。當前產業危機的嚴峻性,可以說是建國50年以來前所未有的。

◇。◇歡◇迎訪◇問◇

第27節:第十篇: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7)

十二

幾點建議:

(一)以上的分析如果是有道理的,那麼就必須看到,美國華爾街背景的對沖基金、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聯邦儲備委員會、財政部是一個戰略整體,都是為美國國家戰略經濟利益和美國金融資本統治世界服務的。因此,我國的貨幣政策不應該盲目追蹤IMF的建議。而應該以中國自身的戰略利益為標的。

(二)人民幣匯率是人民幣在國際貨幣市場上的交易價格。按照市場規律和市場需求適度靈活浮動,這是符合市場經濟的規律的。為履行對IMF的某種政治承諾而固守僵死不變的貨幣及匯率政策並非明智的政策選擇。

(三)1999年歐元的誕生,對以美國為中心的世界政治體系將是一個巨大的衝擊,歐元將逐漸成為重要的國際貨幣。有報道說:中國準備將一部分國際貨幣儲備由美元轉為歐元。這種尋求多元化的方針是明智的。

(四)我們將進入的時代,是動盪的時代,而不是平靜緩和的時代。對國際經濟形勢未來的嚴峻性以及國際競爭的激烈性,應有足夠充分的估計。但是當前有人提出,有鑑於東亞各國外向型經濟的失敗,今後中國應採取閉關自守的戰略而放棄謀取世界市場的戰略,這是絕不可取的。這種輿論的突然噪起,正與1988年——1992年前後鼓吹中國加速入關的躁動一樣,理論似乎相反,但背後卻有某種共同的意在誤導國家經濟方針的國際戰略背景。很顯然,正如同美國近年竭力阻撓中國加入世界貿易體制以遏制中國的國際競爭,這種新理論在客觀上有利於美國。應當看到,不採取開放體制,中國無法解決自身人口過多、資本及資源不足、技術落後的問題。中國應當利用當前國際原材料價格下跌的世界市場,吸納國際資源,更快地提高中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在金融上努力保護本國市場,在貿易上不斷擴大在世界市場上中國製造品的佔有份額(以提高本國過剩工業部門的產銷出路,提高產業就業率),同時有計劃地實施跨國資本輸出和勞務輸出,以謀取國際利潤,擴增外匯積累,舒緩內部人口壓力——這才是中國面對跨世紀發展所應採取的有遠見的經濟戰略基本方針。

[編者注]1998年10月中旬,傳出美國若干對沖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