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道:“我和胖子都算是停薪留職啊。還有,在我們北二鋼那邊,聘用的很多工人都是北鋼的,他們也是在辦了停薪留職。咱們要招人,照這個辦法做就是了。”
發明“停薪留職”這種方法的人,是應當被載入史冊的。在改革開放之初,有許多體制內的聰明人看到了市場上的無限商機,卻又害怕丟掉鐵飯碗會有各種各樣的風險。在這個時候,停薪留職這種手段應運而生,它允許體制的人員到海里去試水,一旦試水失敗,還能重新返回體制,不必擔心鐵飯碗被砸爛。
正因為有了這樣一種手段,許多人才敢於邁出走向市場的第一步。而事實上,當他們在市場中賺到了大筆的收入,也習慣了市場中無拘無束的生活之後,再想讓他們返回體制,他們也毫無興趣了。
一批一批的市場弄潮兒,就是這樣在腰裡繫著“停薪留職”這樣一根救生繩,衝入了大海,這才造就了後世繁榮的市場經濟社會。
聽到喻海濤的話,夏揚傑拍了拍腦袋,說道:“我真是糊塗了,我自己就是這樣出來的,完全可以讓別人也這樣出來嘛。不過,小喻,小寧,你們覺得,在現在這個社會,我們要把工資開到多少,才能讓咱們需要的人願意出來?”
“我們要招的人,都是技術人員,我可不知道技術人員值多少錢。”寧默毫不掩飾地說道。
“我覺得,起碼一個月的工資要給到200塊錢以上吧,要不,人家就不一定願意出來了。”夏揚傑說道。在當年,企業裡一個工程師的工資標準大致是在月薪100至150元左右,除非成為總工程師,才能有200元以上的月薪。在夏揚傑看來,如果一下子把普通工程師的工資提高到總工程師的水平,應當是能夠吸引到一批人的。
“200塊?”喻海濤有些吃驚,他與寧默交換了一個詫異的眼神。
“應該得到這個數。”夏揚傑認真地說道,“你們想,咱們要招的技術人員,說不定都是人家企業裡的技術骨幹,平時很受重視的。如果到咱們這裡來,他在單位上的前途可能就要受到影響了……”
喻海濤直接打斷了夏揚傑的話,說道:“老夏,你不用解釋,我們不是覺得多了,我們是說,200塊……是不是太少了?”
“少了?”這會輪到夏揚傑愣神了。(未完待續。。)
第二百二十一章 為錢所困的工程師
已經是晚上六點多鐘的時分了,市郊化工二路上,一位40來歲的中年男子撐著一把油傘,在稀疏的冬雨緩緩地走著。北風襲來,男子情不自禁地打了個寒戰,他抬頭看看天,然後掖了掖身上的衣服,繼續深一腳淺一腳地向前走著,也不知道目標是在何方。
男子名叫於利鴻,是浦江塑膠七廠的工藝工程師。就在一小時前,他與老婆又因為給老家寄錢的事情大吵了一架。拙嘴笨腮的他,只在幾句話之間就被伶牙俐齒的老婆給將住了,羞惱之下,他只能如每次吵架之後一樣,跑出家門,到外面去平靜心氣。
於利鴻出身農家,與那個年代所有家在農村的企業職工一樣,都是要經常給家裡寄錢補貼生活的。妻子李紅梅是浦江本地人,對於這個農村出身的丈夫倒也並不歧視,只是在給老家寄錢的問題上,有著一條不容觸犯的底線,那就是每月10元,絕不允許因任何理由而增加。
於利鴻是個孝子,每到逢年過節的時候,他總想著要給父母多寄幾塊錢,以便讓父母能夠到市場上割點肉、包頓餃子。每次他向妻子提出這個要求的時候,一向賢惠體貼的李紅梅便會暴怒,把兒子買球鞋、女兒出風疹之類的賬單全部攤出來,質問丈夫家裡哪有閒錢可以這樣去揮霍。
於利鴻無力與妻子爭吵,因為妻子說出來的理由永遠都是站得住腳的。這些年,妻子發揮“螺螄殼做道場”的天賦,用夫妻倆並不豐厚的工資把一個家建設得有模有樣,最起碼全家人走出去身上的衣服都可以不帶補丁,這就很是難得了。要讓於利鴻說妻子哪裡做得不對,他也實在是說不出口。
無奈之下。於利鴻只能從自己身上省下零花錢,積少成多,偶爾偷偷地多給家裡寄上五塊十塊,聊表孝心。這些事情也不知道李紅梅是真不知情,還是假裝糊塗,總之。兩口子至少維持了一段時間沒有因為這樣的事情而幹仗。
這一次,於利鴻接到了母親的來信,說冬天來了,父親的哮喘病犯得厲害。於利鴻心中牽掛,於是回家找李紅梅商量,想多寄20塊錢回家,讓父親去縣裡看一看,開點西藥回去吃。李紅梅聞言,勃然大怒。從抽屜裡把裝了一家生活費的信封拿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