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前,問:“這犛牛是你的?”
依次洛一向木訥的性格,他原是不敢主動和女孩子說話的。這說明了什麼叫情不自禁。
“不是。”女孩卻頭也不回,似乎這男人是可有可無的一個擺設。不過隔了幾秒鐘,在次洛正尷尬的時候,她也問:“這小犛牛是你的?”
次洛點了點頭,說:“是啊。”
“這真是一幅奇怪的場景,”女孩說,“沒想到犛牛之間也會像人一樣,如此親近。”
“我也是第一次見到拉佳狄馬這樣。”次洛說。
“拉佳狄馬?”女孩終於回過了頭,說,“這犛牛的名字還真是好聽呢。”次洛發現女孩在看到他時,眼睛亮了一下。
雖然很隱蔽,但次洛還是捕捉到了。
“還算不錯吧。”次洛說。語氣有點激動。
“這犛牛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呢,”女孩似乎是在自言自語,又像是在給次洛說話,“叫卓瑪瓊飛,好聽吧?”
“卓瑪瓊飛?的確好聽。”次洛頓了一下,他覺得奇怪,又問,“你不是說這犛牛不是你的嗎?你怎麼知道它的名字呢?”
“這犛牛不是我的,但卻是我師父的呢。”女孩俏皮地笑了。
“噢,你師父?”
“是啊,我是北京人,叫可可。我是來拉薩拜師學藝的。我師父就在拉薩郊區。”女孩回答。
“他在拉薩郊區做什麼?”次洛問可可。
“養犛牛唄。我師父養的犛牛可多了,有好幾百頭呢。”
“開農場的?”次洛越來越好奇了。
“也算是吧!”女孩回答。
“那你來給他學怎麼養犛牛?”次洛更是奇怪了。一個北京女孩,來拉薩學養犛牛?就是她學會了怎麼養犛牛,也不可能在北京養這東西啊。
“對啊,不行嗎?”可可看著次洛笑得更厲害了,似乎覺得逗次洛玩很有意思。
“那你瞭解犛牛多少?”次洛問。話剛一出口,他就後悔了。因為不管怎麼樣,人家既然都跟著一個養了幾百頭犛牛的師父了,那還會不瞭解犛牛?
果然,可可一聽次洛的話,就馬上滔滔不絕地說起了有關犛牛的一些知識。
她說,犛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牛種,為國家一類保護動物,主要分佈在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處的哺乳動物。它們只能在高原上生活。犛牛分兩種,既為野犛牛和家犛牛。野犛牛和家犛牛其實差不多,是家犛牛的野生同類。野犛牛又叫野牛,學名Bos mutus(Poěphagrt mutrs),英文名wild yak,藏名音譯亞歸。它們屬偶蹄目,牛科,牛亞科、犛牛屬,典型的高寒動物,性極耐寒。野犛牛體形笨重、粗壯,體長為200—260厘米,尾長約80—100厘米,肩高160—180厘米,體重500—600千克,雄性個體明顯大於雌性個體。野犛牛具有耐苦、耐寒、耐飢、耐渴的本領,對高山草原環境條件有很強的適應性。犛牛全身都是寶。藏族人民衣食住行燒耕都離不開它。人們喝犛牛奶,吃犛牛肉,燒犛牛糞。它的毛可做衣服或帳篷,皮是製革的好材料。角可制工藝品,骨頭是藥材。犛牛素有“高原之舟”之稱,它既可用於農耕,又可在高原作運輸工具。犛牛產品,遠銷中東地區。1978年以來,活牛銷往香港,以肉質細嫩、味美可口、低脂肪、高蛋白、有野味風格而受到歡迎。絨毛是紡織工業的高階原料,將其漂白退成駝色,可替代駝毛織成毛衫、圍巾,在大衣呢中摻入牛絨,不僅降低成本,還能使產品挺括,提高質量。現每年出口20多萬斤。
一聽可可說了這麼多有關犛牛的知識,次洛真是後悔得不行。他暗罵自己真是一個大笨蛋。可可說完了,又盯著次洛,問:“怎麼樣?我說的還對吧?”
次洛忙不迭地點頭,說:“豈止還對啊,真是太對了!沒想到你一個北京女孩居然對我們高原上的犛牛這麼瞭解。說真的,你說的好多東西,我都不知道呢。”
“哈哈,”女孩爽朗地對次洛說,“你明白就行了。對了,我都這麼主動地給你說了我的名字,你就不能……”女孩盯著次洛,大方地說。
次洛的臉立刻就紅了,他馬上說:“不好意思,我叫次洛。”
“這名字也好聽,”女孩邊說邊轉過頭,對犛牛喊,“卓瑪瓊飛,我們走吧,你見朋友也見了這麼久,也夠意思了吧?”
“見朋友?”次洛看著可可,“怎麼回事?”
“我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