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拜路上
次洛還記得當初他從那個離拉薩很遠很遠的自己已經生活了好多年的村子出發時的情景。
布拉拉宮,在次洛很小很小的時候,就已經深深地銘刻在了他的心裡。這麼多年來,次洛對布達拉宮的瞭解,更是讓這個神祇在他的內心裡怎麼都揮之不去。布達拉宮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宮堡式建築群,全建築倚疊砌,蜿蜒至山頂,人們在數十里之外就可以遠眺其雄姿,同時,它也是拉薩的重要標誌。古老的布達拉宮不僅以建築宏偉而著稱,還以珍貴的文物而聞名,是藏族古代建築藝術的精華,也是西藏的藝術寶庫。每次經過布達拉宮的前面,次洛都會從心底裡對它深深的膜拜。
而在次洛還沒有來到拉薩之前,他就已經聽說過了很多有關布達拉宮的傳說。次洛小時候生活過的那個村子,只要是藏族,就每個人都很嚮往到拉薩去朝拜布達拉宮。正因為如此,次洛身邊的好多人嘴裡,甚至心裡,都把布達拉宮當成了自己最夢想去的地方。在次洛8歲那年,他的父親說:“次洛,我們準備到拉薩去,朝拜布達拉宮,怎麼樣?”次洛當時聽了,心裡立即激動無比。
次洛從小和父親生活在一起,沒有媽媽,也沒有其他親人。父親說到拉薩,當然要帶他去。
於是,在此後的一個月後,次洛和父親踏上了朝拜的路。他們基本上沒有帶什麼東西,只是在包裡裝了少量的幹餅。一路上他和父親都向沿途的人討水喝,幹餅吃完了,還向其他人討要糌粑。幸好他們遇到的每一個人,一看就知道這是一對虔誠的佛教信徒,所以,都給了他們慷慨的幫助。在路上的日子裡,次洛學著父親,一步一步地向著自己心中的夢向前走去。雖然路途很艱難,但當時小小的次洛卻沒有叫一聲苦。因為朝拜是在藏傳佛教盛行的地區,信徒與教徒們一種虔誠的拜佛儀式。所有的信徒們在朝拜的過程中都必須遵循這樣的程式:首先取立正姿勢,口中唸唸有詞,多為誦六字真言,讀作“嗡嘛呢唄咪吽”,是印度佛教密宗的“真寶石”(似漢地佛教徒常誦的“南無阿彌陀佛”,為難解的佛教術語),然後一邊念六字真言,一邊雙手合十,高舉過頭,之後行一步;雙手繼續合十,移至面前,再行一步;雙手合十移至胸前,邁第三步時,雙手自胸前移開,與地面平行前身,掌心朝下俯地,膝蓋先著地,後全身俯地,額頭輕叩地面。再站起,重新開始復前,該過程中,口與手並用六字真言誦唸之聲連續不斷。這個相當辛苦的過程,也叫“三步一叩”,是朝拜者都要做的。很多人幾個月下來,往往手腳都磨了厚厚的一層繭,甚至有的人傷口一直不能癒合,而每天都要從被磨壞的傷口處流出大量的鮮血!
次洛在朝拜的過程中,當然也經受了這樣的磨練。
次洛本認為朝拜會一帆風順,但沒有想到,後來卻還是出了事。
事情是一天到了一個森林邊緣時發生的。
青藏高原是一個美麗而富繞的邊疆地區,這裡地形複雜,山谷縱橫,氣候多樣,自然條件異常奇特。在高原的好多地方,比如在喜馬拉雅山脈、橫斷山脈和念青唐古拉山脈的高山峽谷地帶,生長著遼闊的森林。正因為高原上有這麼多的森林資源,所以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甚至是藏民族在高原上開始繁衍開始,森林就為高原人提供了很多很多的生活上的便利。因為森林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寶庫,它為高原人提供了各種各樣需要的東西。在平常日子裡,森林為高原上的一些民族,特別是以狩獵為生的民族,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因為森林裡面的物種異常豐富。次洛從小就對森林的這一功能體會深刻。
因為次洛從小居住的那個地方,就有一個獨特的民族。次洛是藏族,但他們家卻一直和這個民族居住在一起。
這個民族是以狩獵為生的。
他們就是珞巴族。
對珞巴族,次洛從小就知道了很多。後來慢慢長大了,次洛就更是特意地瞭解了很多有關珞巴族的歷史文化。次洛現在知道,珞巴族是分佈在中國西藏部分地區的一個少數民族,“珞巴”是藏族對他們的稱呼,意為“南方人”。後來,根據實際情況和本民族意願,正式定名為珞巴族。他們主要從事農業和狩獵。有自己的語言,但沒有本民族文字。次洛記得,在他生活在村子裡的時候,那裡還保留著刻木結繩記數記事的原始方法。次洛對村子的印象非常深刻,他現在都還很懷念他生活在那裡的那些日子,對那裡的一草一木,都記憶猶新。次洛常常在夢裡,回到那個地方。夢裡的村子,雖然山高林密,人煙稀少,交通十分不便,但架棧橋、過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