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率有軍隊,於是他決定帶領部屬向唐投降。而已有厭戰思想的眾多國民,也都跟在文思之後。
百濟若想得救,重心是在同心協力的大前提下。如今這個大前提已然崩潰,繼續抵抗根本無濟於事,扶余泰只有死心,開啟城門向唐投降。
百濟是三十七郡、二百城、七十六萬戶之國,如今全都歸入唐的版圖,並以新設的五個都督府治理。如此說來,百濟似乎滅亡得很窩囊。但雖然國王投降,國都淪陷,堅決反對被唐併吞的勢力卻殘存各地。
唐顯慶五年(公元六六○年),百濟形式上已滅亡;不過實際上的亡國,應該是連孤臣孽子的抵抗也完全打上休止符為止。
百濟和日本有同盟關係。投降的扶余義慈的王子之一,卻身在日本。
三月庚申之朔,百濟王義慈,以王子豐璋入質。
《日本書紀》舒明天皇三年的條目中,有此記載。這是公元六三一年的事。百濟王子豐璋,到這時候已滯留日本達三十年之久。
在百濟,主持抵抗唐朝運動的遺臣們,想奉戴在日本的王子,乃是理所必然。
反對運動的據點,在錦江之西的任存城。城中的百濟遺臣軍團總帥,是一個名叫鬼室福信的武將。他與僧道琛等同志圖謀復興百濟,因此派遣使者至日本,請求王子豐璋歸國及請日本派兵救援。
血染白村江(1)
日本船隻一艘一艘地被火焰吞噬。根據唐的記錄,燃燒的日本船隻達四百艘。“煙焰灼天,海水皆赤。”雖然史書上只有聊聊幾句,實際上,這是一場悽烈無比的水戰。
鬼室福信派遣至日本的使者是佐平貴智等人。使者一行帶著於游擊戰時抓到的百餘名唐兵為禮物,到達日本,是齊明天皇六年(公元六六○年)十月的事。
乞師求請,並乞王子餘豐璋歸國……
《日本書紀》有此記載,也就是說,百濟遺臣請求日本派遣援軍,並讓王子豐璋歸國。
當時的日本,由於大化革新成功,新興意氣極為旺盛。百濟前來請求救援,可以視為大展日本國威的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