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曹操,還一個個都高興地接受了新皇帝的任命與提拔,現在如果再不承認新皇帝的合法性,那不是朝自己嘴上打耳光嗎?
按此思路推理,受到逼迫的應該是廢帝劉辯,國難的生成源於董卓的廢少立獻。此前朝臣的默然無語,雖有縱容的一面,要規避的是少帝和太后的還政,也是可以理解的,不是有句時髦的話叫作“理解萬歲”麼。
但在地方州郡長官這裡,思路就大大不同了:在太后亡故之後,起兵推翻國賊董卓,讓少帝重新歸位,這些武裝割據一方計程車大夫就成了救國家於危亡之中的功臣了。
至於後來狡猾的董卓一下子斷了各方大員的念想,果斷地採取措施幹掉了少帝那是後話,容俺以後細表。
檄文的影響力還是巨大的,一下子得到了一大批武裝割據的州郡首腦的響應,渾水摸魚撈塊乳酪的事情大家向來都願意幹。於是,龐大的關東聯盟軍很快組建了起來,他們是:
(以下按照起兵的地域劃分)
1。冀州——渤海太守袁紹、冀州刺史韓馥。
2。兗州——兗州刺史劉岱、陳留太守張邈、山陽太守袁遺、東郡太守橋瑁、濟北相鮑信、行奮武將軍曹操。
3。豫州——豫州刺史孔伷、潁川太守李旻、陳國相許���
4。徐州——廣陵太守張超。
5。青州——青州刺史焦和。
6。荊州——後將軍袁術、荊州刺史王睿、南陽太守張諮、長沙太守孫堅。
7。幷州——西河太守崔鈞。
8。司隸——河內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