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希特勒會商,安排希特勒去見總理和總統。在他的心中和勃魯寧的心中都一直在考慮,興登堡7 年任期在1932年春天屆滿時,應該怎麼辦。屆時這位陸軍元帥將達85歲高齡,而他頭腦清醒的時候已越來越少了。但是,人人都很清楚,如果他不競選連任的話,希特勒雖然從法律上來說不是德國公民,卻很可能取得德國國籍,參加競選,獲得勝利,成為總統。
在這年夏天,頗有學者風度的總理對德國所處的絕境就在日夜憂思。他充分認識到,他的政府已經成了共和國最不得人心的一屆政府。為了對付蕭條,他除了壓低物價以外也壓低了薪水工資,對工商業、金融業、社會服務業實行了嚴厲的限制。不論納粹黨人和共產黨人都叫他“飢餓總理”,但是他還是認為,他已經找到了一條出路,最後終能重新建立一個穩定的、自由的、繁榮的德國。他要設法同協約國談判取消賠款,當時根據胡佛的延期償付的決定,賠款本來已經暫時停付了。在下年舉行的裁軍會議上,他要設法使協約國履行它們在凡爾賽和約中的保證,把它們的軍隊裁減到德國的水平,否則就應該讓德國公開實行一個起碼的重整軍備計劃,而在實際上,在他的默許下,德國已經開始在'153' 秘密實行這個計劃了。這樣,和約的最後桎梏就可以卸除,德國將在大國中間作為平等的一員出現。這對共和國來說不僅是一件好事,而且也很可能——勃魯寧這麼想——在西方世界開闢一個充滿信心的新紀元,結束給德國人民帶來深重苦難的經濟恐慌。而且這樣就可以對納粹黨釜底抽薪,使它無計可施。
在國內方面,勃魯寧也打算採取大膽行動,要爭取除了共產黨以外的各大政黨的同意,對德國憲法作一番根本修改。他打算使霍亨佐倫王室復辟。
即使能夠說服興登堡竟選連任,他年紀已這樣大,也不可能期望活滿7 年任期。如果他在一兩年後死去的話,希特勒仍舊有當選為總統的希望。為了要防止這一點,為了要確保國家元首一職的長久性和穩定性,勃魯寧有這樣一個打算:取消1932年的選舉,由議會兩院(即國會和參議院)的2/3 多數表決將興登堡的任期延長。在這一點做到以後,他就建議議會宣佈實行君主政體,由總統攝政。總統死後,就由皇太子的一個兒子重登霍亨佐倫王室的寶座。這個行動也能使納粹黨人無計可施;事實上,勃魯寧相信,這將意味著他們作為一種政治力量的末日。
但是年邁的總統對此不感興趣。當初在1918年11月那個秋天的暗淡日子裡,在斯巴,他作為帝國軍隊司令,職責所在,有義務通知德皇必須下臺,君主政體必須結束。現在他不願考慮由霍亨佐倫王室的任何人來恢復王位,除非是仍然流亡在荷蘭的多爾恩的皇帝本人。勃魯寧向他說明,社會民主黨和工會方面雖然極其勉強,已經對他的計劃給予一定的支援,哪怕僅僅是因為這可能是防止希特勒上臺的最後一個孤注一擲的機會了,但是他們不贊成威廉本人或他的長子復辟,此外,如果要復辟的話,也必須仿效英國的榜樣,實行立憲的民主的君主政體。一聽到這番解釋,這位白髮蒼蒼的老元帥大為震怒,立即下令逐客,不願再見這位總理。一星期後,他又把總理叫來,告訴後者,他不願競選連任。
在這期間,先是勃魯寧,後是興登堡,都第一次會見了阿道夫·希特勒。
這兩次會談結果,對這位納粹黨領袖都很不利。自從受到吉莉·拉包爾自殺的打擊以後,他還沒有完全恢復過來;他的思想開小差,他的心神不由自主。
勃魯寧要求納粹黨支援興登堡延長任期,希特勒不加作答,卻大談共和國的缺點,這使人肯定認為,他不會同意總理的計劃。在會見興登堡時,希特勒顯得侷促不安。他想以長篇大論的說辭來打動這位老先生,可是卻完全失敗了。總統在這第一次會見時,對這個“波希米亞下士”(他是這麼叫希特勒的)印象一點也不好,他告訴施萊徹爾說,這樣一個人也許可以當郵政部長,但是決當不了總理——這句話,後'154' 來這位陸軍元帥不得不自己嚥了下去。
希特勒氣憤之下,匆匆前往哈爾茲堡浴場,第二天,10月11日,在那裡參加了“全民反對”德國政府和普魯士政府的大規模示威。這次示威與其說是以國家社會黨為代表的激進右翼的示威,不如說是者派的保守的反動勢力的示威,這些反動勢力是休根堡的德意志民族黨、右翼退伍軍人組織鋼盔隊、所謂俾斯麥青年團、容克組織的農業聯盟以及各種各樣的老將軍。不過納粹黨的領袖對這次集會並不熱心。他瞧不起這些身穿燕尾服,頭戴大禮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