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條件。但是龐納還不死心。那天深夜,他又作了最後一次努力,想逃脫法國對於正在受到轟擊和圍攻的波蘭所承擔的義務。齊亞諾在9 月3 日的第一段日記裡追述了這樁怪事。
夜裡,外交部來人把我叫醒了,因為龐納找到瓜裡吉利亞' 義大利駐巴黎大使',問我們能不能使德國撤出波蘭,哪怕是象徵性的撤軍也行……我把這個建議扔進了廢紙簍,根本沒有呈報領袖。不過從這裡可以看出,法國是毫不熱心地而且是紡惶不定地來接受這個巨大的考驗的。
波蘭戰爭變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1939年9 月3 日,星期日,柏林的天氣是一個可愛的夏秋之交的日子,陽光燦爛,空氣中飄著馥郁的芳香——我在那天的日記裡寫道:“碰到這樣的天氣,柏林人總愛到近郊的樹林裡或是湖上去度假的。”
天剛一亮,英國大使館就收到了哈利法克斯勳爵發給尼維爾·漢德遜爵士的一份電報,指示他設法同德國外交部長在上午9 點舉行一次會晤,把一份隨電報發來的照會遞交給他。
張怕倫政府在這條路上已經走到盡頭了。它在大約32小時以前照會希特勒,如果德國不從波蘭撤軍,英國就將宣戰。可是一直沒有答覆,於是英國政府決心履行它的諾言。正如法國駐倫敦大使查理·考平在頭一天下午2 點30分給那位躊躇不定的龐納的報告所說的,前一天英國政府就耽心希特勒可能故意遲遲不作答覆,以便儘量攫取波蘭領土,等到把但澤、走廊等地穩穩地抓'609' 在自己手裡以後,他就可以在他8 月31日那16條的基礎上提出一個“寬宏大量”的和平方案。
為了不上這個圈套,哈利法克斯要法國人考慮,如果德國政府不在幾小時之內對9 月1 日英法兩國的宣告作出令人滿意的答覆,這兩個西方國家就對德國宣戰,英國內閣在9 月2 日下午作出了明確的決定後哈利法克斯就具體建議,在當天半夜由兩國一同向柏林提出一個限於9 月3 日上午6 點以前答覆的最後通牒。但是龐納不同意採取這樣性急的步驟。
事實上,四分五裂的法國內閣在上個星期經過了重重難關,才勉強決定首先要履行法國對波蘭' 同時也是對英國' 所承擔的義務。原先在那黑暗的8 月23日,龐納聽說裡賓特洛甫已經到莫斯科去締結德蘇互不侵犯條約之後,吃驚之下曾力勸達拉第召開一次國防委員會會議,研究法國今後的步驟。出席這次會議的除了達拉第總理和龐納之外,還有陸、海、空三軍部長,甘末林將軍,海、空軍首腦,以及另外4 位將軍—共計12人。
據會議記錄所載,達拉第曾提出3 個問題:1。法國是否能夠坐視波蘭與羅馬尼亞' 或其中一國' 從歐洲地圖上被抹掉?2。法國能用什麼辦法加以反對?
3。目前應該採取什麼措施?
龐納本人在說明了事態的嚴重變化之後提出了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始終是他心中最為重視的問題:權衡當前的局勢,是忠於我們的義務而立刻參戰好呢,還是重新考慮我們的態度,利用這段贏得的時間?……對於這個問題的答覆,基本上是軍事性質的。
見到責任推到了自己的身上,甘末林和達爾朗海軍上將便接著答道:陸軍和海軍都已有準備。在戰爭的最初階段,他們在打擊德國方面不能有多大作為。但是法國一經動員,就會把相當一部分德國軍隊牽制在我們的邊境上,從而將在某種程度上減輕波蘭的負擔。……甘末林將軍在回答波蘭和羅馬尼亞能夠抵抗多久這個問題時說,他'610' 相信波蘭會光榮地進行抵抗,這將使德軍主力在明年春天以前無法調轉過來對付法國;而到那個時候,英國已經可以和我們並肩作戰了。
經過了不少的討論以後,法國人才作出了決定。這一決定正式載入會議記錄,內容是這樣:在討論過程中,指出了這樣一點,如果說幾個月以後我們的力量能夠有所增強,德國也將由於得到波蘭和羅馬尼亞的資源而變得更為強大。
因此,法國別無其他選擇。
唯一的辦法就是……洛守我們在同蘇聯進行談判以前對波蘭所承擔的義務。這樣打定了主意之後,法國政府開始行動了。散會之後,就在8 月23日那一天,宣佈全國處於戒備狀態,所有邊防部隊都進入了作戰陣地。第二天,36萬預備役人員被召入伍。8 月31日,內閣釋出了一項公報,宣告法國將“堅決履行”它的義務。次日,也就是德國進攻波蘭的頭一天,龐納經哈利法克斯的一再堅持,同意法國和英國聯合一致向柏林方面提出警告:英法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