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翌日參加了三國條約。
比較強悍的南斯拉夫人不是這麼聽話的。但是他們的頑強只有激使德國人把他們也拉進自己的陣營。3 月4 日到5 日,元首非常秘密地把攝政王保
羅親王召到伯格霍夫,對他進行慣常的那一套威脅,然後是利誘,表示要把薩洛尼卡送給他。3 月25日,南斯拉夫首相德拉吉沙·斯維特科維奇和外相亞歷山大·辛卡爾一馬科維奇到達維也納,他們兩人是在頭天晚上為了躲避敵對的示威或者甚至綁架而偷偷溜出貝爾格萊德的。他們到達維也納後,在希特勒和裡賓特洛甫面前代表南斯拉夫簽字參加三國條約。希特勒極為滿意,他對齊亞諾說,這會有助於他對希臘的進攻。這兩位南斯拉夫領導人在離開維也納之前收到了裡賓特洛甫的兩封信,這兩封信肯定德國“決心永遠”
尊重“南斯拉夫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並保證軸心國家“在這場戰爭中”不會要求讓它的軍隊在南斯拉夫有過境權。這兩項保證後來都被希特勒違反了,其速度之快,在他本人的紀錄來看,也是破天荒的。
這兩位南斯拉夫大臣回到貝爾格萊德不久,他們以及政府和攝政王就在3 月26日夜裡被由若干高階空軍軍官領導的並得到陸軍大多數人支援的一次群眾起義推翻了。年輕的王太子彼得抱著雨水管滑下來,逃過了攝政官員的監視,被宣佈為國王。雖然杜森·西莫維奇將軍的新政權立即表示願意同德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但是柏林可以清楚看出,它不會接受元首要南斯拉夫擔當的傀儡地位。在貝爾格萊德舉行的狂熱的慶祝活動中,一批群眾向德國公使的汽車吐唾沫,塞爾維亞人表明了他們是同情誰的。
貝爾格萊德的政變使阿道夫·希特勒勃然大怒,這是他一生中最憤怒的時刻之一。他認為這是對他個人的侮辱,一怒之下突然作出了後來證明對第三帝國的命運是災難深重的決定。
他在3 月27日急忙把他的軍事首腦召到柏林的總理府,會議召開得極其倉促,勃勞希契、裡賓特洛甫和哈爾德都遲到了。希特勒大叫大嚷地聲稱要對南斯拉夫人進行報復。他說,貝爾格萊德政變危及了“馬麗他”,甚至更嚴重的是危及了“巴巴羅沙”。因此,他決定“不等新政府有可能宣佈效忠,就在軍事上把南斯拉夫毀滅,使它不再是一個國家”,他下令說,“不要進行外交上的詢問,不要提出最後通碟”。他又說,要以“無情的嚴厲行動”
粉碎南斯拉夫。他命令戈林馬上派轟炸機從匈牙利空軍基地起飛“進行波狀攻擊,摧毀貝爾格萊德”。他釋出了立即入侵南斯拉夫的第二十五號指令,他要凱特爾和約德爾當晚就制定軍事計劃。他指示裡賓特洛甫對匈牙利、羅馬尼亞和義大利說,南斯拉夫將由它們瓜分,它們全都可以分到一片土地,一個小小的克羅埃西亞傀儡邦除外。
然後,據最高統帥部的極端秘密的會議記錄中劃有著重線的一節說,希特勒宣佈了一切決定中關係最重大的一個決定。
他對他的將領們說:“‘巴巴羅沙計劃’不得不推遲開始,期限最多為4 星期。”
納粹統帥為了對一個膽敢不把他放在眼裡的小小的巴爾幹國家發洩個人的怒氣,而推遲對俄國的進攻,這可能是希特勒一生中導致最大災難的一個決定。這樣說並不過分:由於他在3 月的那個下午在柏林的總理府大怒之下作出了那個決定,他失掉了在戰爭中獲勝的最後良機,不能使他以如此驚人的(雖然是野蠻的)天才建立的第三帝國成為德國曆史上最大的帝國,同時不能使自己成為歐洲的主宰。德國陸軍總司令勃勞希契元帥和有天才的陸軍參謀總長哈爾德將軍後來由於俄國的大雪和零下溫度才發現,按照他們的估計,要取得最後勝利,所需要的時間尚差三四個星期。這時,他們才沉痛地想起了這個決定,雖然這時他們對這個決定的後果的瞭解,要比在作出決定時深多了。他們和其他將領後來總是把接著產生的一切災難都歸咎於一個自負而激怒的人所倉促作出的這個不明智的決定。
最高統帥在散會之前向他的將領們釋出的第二十五號軍事指令是一項典型的希特勒式檔案。
南斯拉夫的軍事政變已經改變了巴爾幹的政局。儘管南斯拉夫表示了忠誠,但是目前必須把它視為敵人,因此必須儘快予以摧毀。
我打算用武力打進南斯拉夫??殲滅南斯拉夫軍隊??
最高統帥部的作戰局局長約德爾奉命當晚就擬定計劃。約德爾後來對紐倫堡法庭說:“我在帝國總理府工作了一個通宵。我在3 月28日清晨4 點,把一項備忘錄交給了我們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