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無能為力了”。這位素來悍善戰的坦克兵司令明白表示,他決定於該天去見中央集團軍司令包克,請求收回發給他的命令,因為他“實在無法執行”。他情緒消沉達於極點,那天寫道:冰天雪地,無處避寒,無衣禦寒,人員裝備受到嚴重損失,燃料供應也糟糕透頂——所有這一切使我難以履行司令官的職責,長此以往,我的重大責任要把我壓垮了。
古德里安在回溯這段往事時也說:對此刻發生的事件真正能夠作出評價的只有這樣的人:在這悲慘的冬天,他曾目睹俄國的漫天大雪,他曾捱過那吹過俄國的把沿途一切都埋在雪中的凜冽寒風;他曾一小時又一小時地乘車走過荒無人煙的地方,好不容易見到一間不僅樣的房屋,裡面住的是無衣少吃、飢寒交迫計程車兵;他也曾遇到對比之下吃得較飽、穿得較暖、冬季作戰的裝備一應俱金的生氣虎虎的西伯利亞人??
這些事現在不去細說了,但是有一點需要首先強調一下:儘管俄國的冬天這樣可怕,同時,即使蘇聯軍隊的冬天準備工作必然比德國軍隊作得好一些,但是現在應該指出的起決定作用的主要因素不是氣候,而是紅軍的英勇戰鬥以及他們的不屈不撓的頑強意志。哈爾德的日記和戰地指揮官的報告,都證實了這一點。他們經常對俄國軍隊進攻和反擊的規模和聲勢感到驚訝,而對德軍的挫折和損失則感到灰心。納粹將領們不能理解,有著暴政制度'863' 的俄國人,在德軍初次打擊下又受到慘重損失的俄國人,為什麼沒有像法國和其他情況比俄國好的國家那樣土崩瓦解。
勃魯門特里特寫道:“我們在10月底11月初驚訝而又失望地發現,俄國人雖然遭到打擊,但看來並不認為自己已不再是一支戰鬥力量。”古德里安談到他在進軍莫斯科途中,在奧勒爾遇到一個年老退休的沙皇時代的將軍。
“你們要是早來20年' 他對這位裝甲兵將領說' ,我們一定會伸開雙手歡迎你們。但是現在太晚啦,我們剛剛開始站起來,現在你們來了,把我們推回到20年前去,這麼一來我們又得從頭開始。現在我們在為俄羅斯打仗,在這個事業中,我們是團結一致的。”
到了風雪交加、氣溫持續在零下的11月底,在希特勒和他的大部分將領看來,莫斯科似乎已在股掌之中了。德軍在首都北、南、西三面,已到達距離目標二、三十英里的地方。希特勒遠在後方東普魯士的大本營裡,反覆地端詳著地圖。在他看來,到莫斯科的這最後一程,根本算不了什麼。他的軍隊已前進了500 英里;他們只要再走二、三十英里便行了。他在11月中旬對約德爾說,“我們最後再用點力,就要勝利啦”。陸軍元帥馮·包克負責指揮中央集團軍向莫斯科作最後攻擊。他在11月22日打電話給哈爾德,以馬恩河戰役與現在情況相比,他說,“那次戰鬥中,投入最後一個營就決定了戰役的勝利”。儘管敵人加強抵抗,包克對參謀總長說,他相信“一切都已不成問題”。到11月的最後一天,他果然投進了他的最後一個營。對蘇聯心臟的最後的總攻,定在第二天,即1941年12月1 日。
最後的總攻意外地遇到頑強抵抗。這是有史以來在一條戰線上集中了最強大的坦克部隊:在莫斯科正北,霍普納將軍的第四坦克集團軍和霍特將軍的第三坦克集團軍向南進迫,在莫斯科正南的古德里安的第二裝甲軍團從土拉北上,克魯格的龐大的第四軍團居於中央,穿過市郊的森林向東殺開一條血路——希特勒的最大希望就寄託在這樣聲勢浩大的軍事部署上。到12月2 日,第二百五十八步兵師的一個偵察營突入莫斯科城郊的希姆基,克里姆林宮的尖頂已經在望,但是第二天早晨就為幾輛俄國坦克和從市內工廠緊急動員起來的工人隊伍所擊退。這是德國軍隊到達莫斯科最近的地方;這是他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看到克里姆林宮。
12月1 日晚上,正害著嚴重胃痙攣的包克已經打電話給哈爾德,說他的部隊力量大為削弱,他再也不能用他們來“作戰”了。參謀總長給他打氣說,“應該不惜使出最後一把勁,打倒敵人。如果辦不到,我們再另作決定”。
第二天,哈爾德在日記上簡短地寫道:“敵軍的抵抗已達到極點。”過了一天,12月3 日,包克再打電話給參謀總長。哈爾德在日記上記下包克所談的情況:第四軍團的先頭部隊又撤下來了,因為側翼跟不上去??我軍快要到山窮水盡的地步了。
包克第一次談到要轉攻為守時,哈爾德提醒他說:“最好的防守是堅持進攻。”
這話說來容易做來難,因為碰上的是俄國人和那樣的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