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在西班牙、在地中海——都遭到法國和英國的反對而仍感刺痛,在這樣的情況下,他接受了希特勒要他訪問德國的邀請。1937年9 月25日,他穿了一身特地為這次訪問而裁製的新制服,越過了阿爾卑斯山進入第三帝國。墨索里尼被希特勒和他的助手們當作一個凱旋歸來的英雄來宴請和恭維,當時不可能知道這竟是一次決定命運的旅行。自從這第一次訪問以後,他又作了許多次訪問,使他自己的地位逐漸削弱,最後落得一個悲慘的下場。希特勒的目的不是要同客人進行進一步的外交會談,而是要使墨索里尼對德國的力量留下深刻印象,從而利用墨索里尼一心想同勝利的一方共命運的投機心理。這位義大利領袖從德國的一地趕到另一地,檢閱了黨衛隊和軍隊的閱兵式,觀察了在梅克倫堡的陸軍演習,參觀了魯爾的機器隆隆作響的軍備工廠。
他這次訪問的最高潮,是9 月28日在柏林舉行的慶祝會。這次慶祝會顯然使他深為折服。100 萬群眾集合在五月廣場聆聽這兩位法西斯獨裁者演說。用德語演說的墨索里尼,被震耳欲聾的掌聲——還有希特勒的恭維話——樂得神魂顛倒了。這位德國元首說,這位義大利領袖,是“少數的時代孤客之一,歷史考驗不到他們,他們自己就是歷史的創造者”。我記得,在墨索里尼演說結束以前,突然下了一場大雷雨,在群眾四散奔逃的混亂中,黨衛隊所佈置的警戒線也被衝散了,這位驕做的義大利領袖紛淋得像落湯雞一般,渾身溼透,狼狽不堪,不得不自己想辦法回到下榻的地方去。然而,這個煞風景的遭遇並沒有絲毫減弱墨索里尼要成為強大的新德國的夥伴的熱情。第二天,在檢閱了陸海空三軍的閱兵式以後,他深信他的前途是在希特勒一邊而回羅馬去了。'302' 所以,在一個月以後裡賓特洛甫到羅馬去請墨索里尼參加定於11月6 日舉行的反共公約簽字儀式的時候,這位義大利領袖告訴他,義大利對奧地利的獨立的關心已經減退,這就不足為奇了。墨索里尼說,“讓[奧地利的]事情聽其自然發展罷”。這正是希特勒一直在等待的同意他放手乾的表示。
另外還有一個統治者也為納粹德國力量的日益增長所折服。當希特勒破壞洛迦諾公約,在佔領萊因蘭之際陳兵比利時邊境的時候,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也退出了洛迦諾公約和同英法的聯盟,宣稱比利時今後將嚴守中立。這是對西方集體防務的一個重大打擊,但是在1937年4 月間英法竟表示了同意,為了這個行動,它們和比利時一樣,很快就要付出高昂的代價。
5 月底,威廉街頗有興味地注視著斯坦萊·鮑爾溫不再擔任大不列顛首相而由尼維爾·張伯倫接任。德國人高興地聽到,這位新首相將比前任較為積極過間外交事務,而且決心在可能情況下同納粹德國達成諒解。希特勒所能接受的是怎麼一種諒解,在當時德國外交部政治司司長馮·威茲薩克男爵11月10日所寫的一份秘密備忘錄中扼要地作了說明。
從英國那裡,我國要得到殖民地和在東方行動的自由??英國人非常需要太平無事,如果能夠探明英國對這種太平局面願意付出多大的代價,將是有利的。探明英國願意付出多大代價的機會在11月間出現了,當時哈利法克斯勳爵在張伯倫先生的熱烈贊同下,前來伯希特斯加登訪問希特勒。11月19日,他們舉行了一次長時間的會談。在德國外交部關於這次會談的長篇德國秘密備忘錄中可以看出3 點:張伯倫極想同德國求得解決,他建議兩國舉行閣員級的談判;英國希望求得歐洲的總解決,為此它準備在殖民地和東歐問題上向希特勒讓步;希特勒當時對英德協議並不很感興趣。
由於這次會談的結果多少是消極性的,所以德國人對英國人似乎因此而感到鼓舞覺得奇怪。* 如果英國政府知道,希特勒在'303]同哈利法克斯勳爵會談之前14天,曾在柏林跟他的軍事首長們和外交部長舉行過一個極為秘密的會議,它就會感到更加奇怪了。
1937年11月5 日決定命運的決定馮。勃洛姆堡陸軍元帥在1937年6 月24H標有“絕密”字樣的指示裡,向三軍總司令透露了大概將會發生什麼事情和必須作些什麼準備來應付這些事情。這個指示一共只制了4 份。這位戰爭部長兼武裝部隊總司令告訴三軍首腦說,“根據總的政治局勢來看,有理由假定德國可以不必擔心任何力”面的進攻”。他說,西方國家和俄國都不希望戰爭,它們也沒有戰爭的準備。
這個指示繼續說道,“儘管如此,世界政治局勢變幻無常,很可能發生意外事件,因此德國武裝部隊需要經常為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