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架在了火堆上。
孫二爺派人傳話給他,大概意思就是王爵再不封的話,大軍便要回京問侯他老人家。
因為,孫二爺這次學聰明瞭,他採納了侯方域獻的策,說南京城中有奸臣,所以需要“清君側”,以此來逼迫天子和朝廷。
王鐸急了。
真讓京營回來清君側,作為當朝內閣首輔,第一個挨刀的除了他王閣老,還能有誰?
好在孫二爺也不是一昧強硬壓迫王鐸,畢竟當年這位是第一個主動跑蘇州接駕的文臣,同保國公朱國弼一樣,都是簡在聖心之人。
且在潞王監國、登基等系列事務上,王鐸始終堅定站在以孫武進為首的北來兵將一側,單這份心思也值得給予表揚。
所謂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孫二爺又是大手筆,直接給王鐸在南京城中買了一座好園子。
於是,反覆權衡利弊的王鐸開始為武安公力爭王爵,甚至不惜以請辭首輔逼請天子。
弘光這一下傻眼了,因為他宮中的用度突然少了許多。
京營的戰功,兵部堪驗明白回報屬實。
保國公朱國弼的密奏也確認寶華山確是大捷。
有功不賞乃人皇最大忌諱。
可沒有人比佛天子更曉得那個孫二爺的鬼把戲——那廝哪裡是真心想當大明的親王,分明就是想拿大明的王爵去做賣身的籌碼。
眼看內閣頂將起來,朝中上書不斷,宮中也隱隱有些不對勁的弘光在萬般無奈之下,先是詢問了佛祖的意思後,終是無奈鬆口給出王爵。
但給出的王爵卻耐人尋味,乃是康王。
一般人聞聽康王,首先想到的便是延續趙宋的南宋高宗趙構,結合現在的局面,天子封武安為康王,倒是有激勵其扶保大明社稷之意。
是個好兆頭。
可是弘光心中的康王卻只有一個,那就是自負狂妄,以為自己可以當皇帝結果被誅的後梁康王朱友孜。
不管什麼王,只要是親王就行。
封王詔書一到,喜出望外的孫武進立時二話不說,帶著大軍就向西挺進至句容。
沿途擊潰賊人數股,收降納叛千餘人。
官軍所至,百姓簞食壺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