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若有疑慮,使兵部遣員堪驗首級便是。”為了打消天子疑慮,韓贊周建立派人查驗。
呂大器搖頭道:“首級好驗,殺良冒功。”
韓贊周道:“是否殺良冒功,只需剛直之人一驗便知。”
弘光問:“何人能為朕驗?”
“臣以為蘇學士可。”
呂大器推薦的蘇學士是近來剛剛奉詔入閣的蘇觀生,此人三十歲時才考中秀才,崇禎九年出任無極知縣,因平反冤案得罪上案,遂遭誣陷。
蘇觀生卻道:“我不要官,不要錢,不要命,奈我何!”
故人稱“三不要老爺”。
為官清廉耿直,做官八年,沒有餘款,年邁的母親,尚賴他人資助,才能維持生活。
弘光聽過蘇觀生的事蹟,當下覺得由他去京營堪驗很是合適。司禮太監韓贊周卻提出不同意見,認為京營眼下為朝堂可用第一武力,統制孫武進又為國公,若朝廷遣內閣學士前去堪驗其功,怕是會讓孫武進對朝廷不滿,也會讓京營上下寒心,萬一不再用命,則事態必將一發不可收拾。
弘光琢磨韓贊周說的有道理,因為沒人比他更清楚那位武安公是何等底細之人,便問:“韓卿的意思是?”
韓贊周提出自己的看法,即兵部那邊按程式遣人正常堪驗,但朝廷可讓保國公代天子前往犒賞三軍,暗中調查。
這樣兵部在明,保國公在暗,可以確保寶華山一役戰果是真是假。
弘光點了點頭,韓公公到底是先前潛邸出身考慮的周到。只是略微那麼一尋思,卻道:“朕以為保國公可留在京營,同武安協領大軍。”
說完,若有深意的看向保國公朱國弼。
“協領大軍?”
朱國弼面頰一抽,陛下何不乾脆明說要他監視武安?
這件事他身為臣子的理當遵領而行,問題是朱國公同孫國公是相交的,還是知根知底的那種。
當年,朱國公是被孫國公從江淤中生生扛上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