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鴨毛故事初聽不覺什麼,可有心人一聽就知道,這故事就是罵的就是孫之獬。
孫之所為的確無恥,歷來做官者有為利而賣身投敵的,也有被逼無奈或同存共榮的,總之不管哪種原因,投敵之人都要為自己找一個冠冕堂皇的藉口,以掩飾他的貳臣身份。
如在京這幫降官,很多人就是說因為大清替崇禎皇帝報了仇,所以他們效力於大清。
可哪怕為滿洲人征服中國出力,他們也從沒有勸滿洲人給漢人剃髮易服,便是吳三桂都當面勸阻此事。
可孫之獬這無恥之徒偏幹了這事,那真是叫人恨得牙癢癢。
豫親王多鐸只怕是此大殿中對孫之獬所言最為感同身受的,瞬間就對這個過往他根本瞧不上的小人所折服,暗歎果是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難道兄長多爾袞如此看重孫之獬,此人對大清的忠心真是日月可昭啊。
但願兩位太后能果斷下令停止議和,重拾人心!
多鐸高興,其他人就不高興了。
代善的兒子、貝子滿達海憤怒上前,指著那一臉悲憤莫名狀的孫之獬斥道:“今日議政王大臣會議,爾既非王公,亦非議政大臣,安有爾說話的份!”
言罷,喝喊:“來兩人將這無恥之徒拖出去!”
頓時滿班之中衝出兩人來,一是阿巴泰之子貝勒嶽樂,另一人是太祖努爾哈赤外孫,“開國五大臣”額亦都第十六子遏必隆。
嶽樂和遏必隆皆是勇武,孫之獬瘦弱身軀哪裡能抗拒這二人,不禁掙扎大呼:“太后、皇上,不可出關,不可出關啊!”
“住手!”
多鐸大怒,滿達海、嶽樂、遏必隆也太放肆了,怎敢當著太后與皇帝面擅自拖拽朝廷大臣。
腳下一動,箭步上前便欲制止,然剛走幾步卻突然止住,四周人群也是發出一陣譁然之聲。
嶽樂也是傻眼,望著手裡的辮子,驚詫自家壓根沒使多大力氣,怎麼可能就把這姓孫的漢官辮子給拽斷了呢!
再一尋思,下意識朝那姓孫的漢官後腦勺看去,這一看真是氣不打一處來,原來那姓孫的漢官後腦辮根早就齊整削斷。
這辮子,竟然是孫之獬自個剪掉的!
殿上的太后、小皇帝看到這一幕,也都是愕然。
孫之獬也是面紅耳赤,羞的說不出話來,他事先知道肯定有人會拖他出殿,但沒想拖他之人會直接拽他辮子!
這真是,難為情的很。
不遠處的滿班人群中,代善的孫子、鎮國公齊蘭布手心都攥出汗來了。
因為,他的辮子也是假的。
齊蘭布不曾注意的是,在他附近有幾個人悄無聲息的或低頭,或輕輕拽了拽腦後的辮子,似是在確認會不會掉。
殿中譁然之後,一片寂靜。
只因,這一幕實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剃頭黨那幫人更是尷尬,一個個都是羞於孫之獬為伍的表情。
許久,禮親王代善的聲音從人群中傳出。
這位老王爺先咳了兩聲,不是故意的,因為年紀大了喉嚨有痰。
環顧一從王公大臣後,老王爺緩緩轉身看向殿上的皇帝同太后,以不容置疑的語氣說道:“老臣以為,敢言不出關者才是絕我大清基業,欲致我滿洲於萬劫不復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