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3部分

多爾袞不由想到了孟子那“用夏變夷,未聞變於夷”的名言,想起尚未進山海關時,十二哥阿濟格便說過的那句話,心中一股不平之氣油然而生。心想,這以前,多少胡人進入中原,雖也有過改朝換代的歷史,可到頭來結局怎樣?還不是如水銀洩地,無影無蹤——全被漢化了。那麼,又說什麼五胡亂華,說什麼金元禍宋呢,到頭來,我們胡人不過枉擔虛名,扯旗放炮、氣勢洶洶地殺到中原來,他們卻只搬出孔夫子便把我們降服了,甚至還會捧著《四書五經》殺到東北去,拓跋氏不是連自己的姓氏也弄丟了嗎?

第192節:3 多爾袞的難處(2)

眼下進關了,行將君臨天下了,作為大清的實際統治者,應怎樣作為,才能使大清的子孫不被漢人吞沒呢?

但任他千思萬想,就是想不出跳出這牢籠的好辦法。

多爾袞不由嘆息:自己能指揮倜儻,將不可一世的流寇殺得大敗虧輸;樽俎折衝,玩弄吳三桂等人於股掌之上,可一談安邦治國,竟沒法奈何這孔孟——祖宗不如人呵。

大殿的穿堂風陣陣吹來,多爾袞那額上有了一些寒意。

他一拍腦門,突然想到了自己腦後這一條大辮子,這一身服色——崇德三年,文臣達海曾勸太宗改變服飾,學漢人的樣子,去辮束髮,著寬袍大袖,此議遭到皇太極的痛斥,罵他忘了祖宗。現在看來,皇太極確遠見卓識,一代冠服自有一代之制,怎麼能效法他人呢?若衣冠也學漢人的樣子,那不是滿人臣服於漢人嗎?眼下我們入關了,漢人已臣服於滿人了,衣冠之制,應該統一!

他想,大道理可學漢人的,衣冠之制,就不能讓他們也學我們嗎?就讓我們師從他們的骨架,而讓他們師從我們的皮毛吧。

豫王多鐸一直站在他的身邊,他不知哥哥想得那麼多,只說:“十四哥,這個金之俊真是個至誠君子。”

多爾袞尚未回過神來,好半天才說:“是的,此人將來不妨大用。不過,漢人中,像這類人才還不少,但要收其心則很難。”

說著,他就把自己的想法向多鐸談了。不想多鐸卻認為,此事可放緩一步,不必急在一時——八旗刀不血刃,便佔領了北京,這原本在意料之中,卻又在意料之外,他們都明白,若沒有流寇,只怕做夢也一時到不了這裡。眼下流寇雖敗走了,但留下一個大大的爛攤子,不要說眼前的斷垣殘壁,就是滿懷疑懼的前明官員,和滿臉敵意的庶民百姓,處理不妥,無一不可引發危機。眼下一聽多爾袞不設法儘快安民,卻先想到要剃髮,多鐸不由諫道:

“這以前我們在遼東,為這剃髮及改服飾,惹來不少麻煩,此番在山海關,又鬧得滿城沸返盈天。要知道,那都是偏遠之地,眼下在這北京城,文人薈萃,他們十分看重這身體髮膚,若強迫推行,只怕會激發他們的亡國之思,引起他們的強烈反抗,所以,我認為可暫時緩一緩。”

不想此話卻激起多爾袞的憤慨,他竟用嚴厲的語氣訓斥多鐸道:“他們已亡國了,這不是事實嗎?我們既已入主中原,若不先從服飾上改變他們,那又從何處來表現呢?此事我已有了主意,你不用再說,若我們兄弟之間意見齟齬,又如何號召臣民,推行天下?”

當初吳三桂來書借兵,眾說紛紜,可十四哥卻能接受這兩個字,且不動聲色,一步步迫使吳三桂就範,終於指揮若定,一舉擊敗流寇,多鐸不得不佩服這個十四哥。眼下國事蜩螗,真如一團亂麻,無從理出頭緒,但多爾袞卻顯得整暇自如、從容鎮定,這也是作弟弟的多鐸最佩服的,但他為什麼要犯糊塗、一意孤行呢?多鐸知道一時說服不了他,只好不做聲。

多爾袞見多鐸不再反對,便立刻傳旨,召見范文程與洪承疇。

範、洪二人正在武英殿西暖閣,草擬向盛京報捷的疏文,剛剛完畢,聞詔隨即攜疏文草稿趕來。

多爾袞匆匆看過這道疏文,這屬一般的文字,無非是向皇帝報告我軍順利佔領北京,另加幾句好聽的話,當即走到案邊,取硃筆批了個“可”字,便讓一邊的侍衛拿去,交章京們謄正拜發。

因加上多鐸有四人,而閣子裡只三張椅子,多鐸找了半天,也只尋出一張斷了腿的,於是,君臣率性席地而坐,且相視大笑。

這時,各路統領都把已完成對內外各城佔領的報告送來了。八旗軍隊此番進城,事先已得到攝政王的三令五申,即不準燒殺、搶掠,不準強姦,有故意違反者,立即處死。所以,進城後,他們確實做到了秋毫無犯。

多爾袞聽到這些報告,不由舒了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