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主力才到通州,前軍的袁宗第忽然送來六個衣冠楚楚的人,說他們自稱山海關的仕紳,是來請降的。李自成聞言不由疑惑,乃下令讓部隊暫停前進,將其帶到了他的馬前。
這一夥人由前明舉人劉應東率領,到了李自成的馬前,立刻跪下,山呼萬歲。李自成心想,就說吳三桂不知道御駕親征的訊息,但他已殺我使者,併為崇禎發喪,眼下又來請什麼降?想到此,乃於馬上問道:
第154節:5 關鍵的一天(2)
“你們好大膽,竟敢在這個時候來行緩兵之計,可知朕的寶刀鋒利無比?”
劉應東等人一聽,立刻跪頭如搗蒜,連說不敢,且由劉應東從容奏道:“稟皇上,小民等世居山海關,這以前,深恨滿韃子不仁,每興兵犯我,必燒殺淫掠,無惡不作,眼下崇禎已死,吳三桂放著堂堂的大順朝不降,卻密謀獻關降滿韃子,想滿韃子乃我大漢世仇,若降滿,必遵滿俗,剃髮變服,那不是犯下欺祖滅宗的大罪嗎?我等不願受此奇恥大辱,更不願作夷狄之民,故與大家商議,暗中聯絡了好些人,欲乘吳三桂不備,將他殺死,歸順我皇上。”
李自成此時急於想知道的,是吳三桂降沒降滿韃子,聽此人口氣,他還只是有這打算,並未付諸實施,但劉應東不過區區舉人,並無職務,軍機大事,他又怎麼能清楚呢?
正猶豫之際,一邊的宋獻策說:“皇上,臣看他們巧嘴利舌,不似等閒之輩,而且不早不遲,偏偏在這個時候出現,只怕是吳三桂派來遲滯我軍行動的,不如殺了穩妥。”
李自成沉吟半晌,說:“不才六個儒生嗎,怕他做什麼,待問出破綻後再殺不遲。”
於是,傳下諭旨,隊伍暫停前進,然後將這六人帶到路邊一民房中,詳加審問。
據劉應東說,他家世代書香,本人且是舉人,因而在本地很有威望,吳三桂身邊好幾個幕僚都是他的學生,這班人遇事,都來向他請教,此番吳三桂欲降清,最先便是與他的一個學生商量的,這個學生勸吳三桂不要降清,吳三桂不答應,於是,這個學生便聯絡了吳三桂手下的參將郭雲龍、遊擊楊坤,三人歃血為盟,欲殺吳反正,但吳三桂防範嚴密,一時尚不能得手,所以,便派小民前來,向大順皇上奏明,只要大軍暫緩進軍,吳三桂必然鬆懈,到時,他們便可動手。
宋獻策一聽,不由冷笑道:“吳三桂要降滿韃子,必然要小心防範內部,誠恐走漏訊息,小小的山海關,能不做到滴水不漏?你們是怎樣溜出來的呢?”
劉應東說:“這些日子,吳三桂確實防範嚴密,沒有他的令箭,不準放一人出關,不過,因為他倒行逆施,不得人心,加之郭雲龍與楊坤是他信得過的人,關門便由他二人掌控,所以,小民等得乘間出城。”
宋獻策又厲聲說:“既然內部生變,大兵壓境,正好結為聲援,為何反要我軍緩進?”
劉應東仍從容不迫地說:“軍師不知,吳三桂雖不得人心,但仍不乏追隨者,加之他平日豢養了好些死士,他人一時很難近身,大軍越逼近,他防範越嚴,且有可能逃到關外,去投靠滿韃子,只有貸以時日,恃其鬆懈,才好下手。”
宋獻策又一連盤問了好幾個問題,無奈這劉應東乃有備而來,左說左有理,右說右有理。李自成見此情形,乃揮手讓其退下。
望著劉應東的背影,李自成似是自言自語地說:“不能招降吳三桂,能爭取他們內訌,招降一部份將士也是好的,只是這夥人確實可疑,朕這裡才出師,他們就應聲而出,就像是從地下鑽出來的,太巧了。”
宋獻策說:“最不可信的是他們口中的吳三桂,只是想要與滿人勾結,還未行動,這怎麼可能呢?殺使者,寫絕情書,這是明顯要招致討伐的,如果沒有與滿人掛上鉤,並得到他們的承諾,他敢嗎?”
這一說,不由使大順皇上再度擔心起來,但劉宗敏不同意這一判斷,他說:“背離自己的祖宗去投降夷人,這確實是不得人心之舉,就說吳三桂恨我們,他的左右及部將未見得會一致,他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說服所有人嗎?”
高一功也說:“這劉應東說的也有一定的道理,因為一旦投降夷人,就要變服剃髮,大漢仔民,誰願意人不人,鬼不鬼呢?我看這話也可信。”
袁宗第說:“滋侯不是已率隊先行了嗎,眼下算來,他們應該已過三河了,如果要暫緩進軍,也應知會他們。”
李自成想了想,說:“先不忙告知前頭,功夫應下在這六人身上,朕不信他們能個個做到守口如瓶,絲毫沒破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