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不是主要的。
原來以老年患者為主的慢性疾病現在有‘年輕化’的趨勢。現在注重健康的多為老年人,而年輕人則更注重賺錢忽視健康。吸菸、酗酒、暴飲暴食、晚睡晚起、不運動……年輕人往往因為自己的健康狀況良好,而對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加以約束。可以這麼說,20年前的生活方式將決定你20年後的身體狀況。
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方式取決於自己
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方式取決於我們自己。當然,選擇的同時也要承擔後果。本書我要提醒你——也許,你已經上了一些時髦的生活方式的當,但自己卻渾然不知。
在今天如此個性化的世界裡,什麼都不再新鮮,什麼都不讓我們驚奇。我們無法評論哪種生活方式更好。生活方式是指人們個體或群體日常生活的習慣行為,包括飲食習慣、衣著習慣、運動習慣、作息習慣、交流習慣、嗜好等等所有的生活習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每一個地區、每一個社群也會有共通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差異帶來浮躁,為了追求更高一個層次的活法,拼命地學習,努力地工作,直到自己累了,倦了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想要的並不是這些。
我們周圍不乏這樣的人:
要買車,要供房,要出國,要讀MBA,要打敗競爭對手,要消費,要事業成功的一切標誌;有錢有勢,但只知消費,不知保養;有事業心,被人稱為“工作狂”;總是長時間工作,經常加班熬夜;工作時間不規律,長時間睡眠不足;自我期望很高,並且容易緊張;幾乎沒有休閒活動與個人嗜好……如果你是這樣的人,看看有沒有下面的症狀?
還不到30歲,你已經開始忘記熟人的名字;你做事經常後悔、易怒、煩躁、悲觀;你睡覺時間越來越短,醒來也不解乏;你經常頭疼、耳鳴、目眩,檢查也沒有結果;你知道這種狀況很不好,可你一直想挺過去,想等事業平穩後再去休整……這樣的症狀已經在為你的健康拉響警報——你已處在過勞狀態。
因為人體就像“彈簧”,勞累就是“外力”。當勞累超過極限或持續時間過長時,身體這個彈簧就會產生變形,導致老化、衰竭、死亡,所以每個人都要小心地保持它的彈性,不要超過它的彈性限度。
醫學研究表明,對人類健康和生命的主要威脅是可以預防和及早發現的,其中一個強有力的手段就是自我保健。世界上絕大多數影響健康和導致英年早逝的問題,都可以透過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來預防。這就是不吸菸,少飲酒,均衡飲食,鍛鍊身體,保持心理平衡,找到適合自己最好的生活方式。
都是生活方式惹的禍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不良生活方式導致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取代傳染疾病,成為“頭號殺手”。在美國,與生活方式相關的疾病,估計佔去了70%的所有醫療費用。專家建議,要從日常生活點滴做起,改變吸菸、酗酒等不良的生活習慣。合理安排膳食結構,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及豆製品,適度增加運動量,有助於慢性病的控制。
現代人所患疾病中有45%與生活方式有關,而死亡的因素中有60%與生活方式有關。不健康生活方式如:吸菸、超量飲酒、高糖高脂高膽固醇飲食、減少運動、食物過細、精神緊張、不健康夜生活、膳食不平衡,食物多由粗糧改為多細糧等等。肥胖、超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