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的百姓都有飯吃,其實百姓們的要求並不高,只要讓他們吃飽飯,他們就會很滿足了。”
朱溫豁然轉身,面向唐昭宗李曄,朗聲道:“臣斗膽,為民請命,望陛下能夠順從**,救百姓與水火。”
李曄心中暗歎一聲,心道:你們都已經定下來了,這才來問我的意見,我說與不說還有什麼意義?
雖然心裡這麼想,可表面上李曄還是做出一副悲天憫人的樣子,道:“梁王體恤百姓,實乃百姓之福,我若不準的話,豈不讓天下百姓罵我做昏君嗎?明日即讓舍人院出告,免除各郡州農戶的各項賦稅……”
各文武百官山呼萬歲,就算是退了朝。
李曄在心裡暗自腹誹,在心裡把朱溫的十八代祖宗都罵了一個遍,心道:“你這個朱溫真不是東西,錢不是你的,你當然不心疼,百姓們不用交稅,如何充盈國庫?國庫了裡沒有錢,我如何治理天下?你這是拿我們李家的錢來收買人心啊!”
其實不光是李曄在心裡腹誹,那些文武大臣們一個個答應了繳納數千貫甚至上萬貫的錢財之後,現在想想也還是覺得有些肉痛,畢竟沒有人會嫌自己家裡錢多,可為了自己的地位能夠穩固,他們還是不得不忍痛答應把錢交出去,還不能很寒酸。
於此同時,這個訊息迅速的傳了出去,還沒等舍人院出告,就幾乎已經傳遍了整個洛陽,全城震動,這些升斗小民們一個個歡欣鼓舞,燒香拜佛以慶祝這有史以來最大的好訊息。
在這些百姓們看來,交稅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忽然讓他們不用交稅了,反倒讓他們感到很是意外,以前的大唐老是以各種名目增加稅收,這才導致各地流寇四起,如今免除了賦稅,百姓們沒有了沉重的負擔,不高興才是怪事。
雖然這件事情已經傳了很多天,但一直沒有確定下來,如今真的定了下來,這些百姓還不高興的燒香拜佛?他們高興之餘,當然不會忘了為他們帶來這巨大好處的梁王爺朱溫,甚至有好些人家都在家裡供奉了朱溫的長生牌位,祈求能夠讓這位體恤百姓的王爺長命百歲。
幾乎每一個人在見到熟人的時候第一句話就是問:“你聽說了嗎?以後不用交賦稅了……”
而對方也大都會回答:“當然聽說了,這麼大的好訊息當然不會不知道,多虧了梁王殿下體恤百姓……”
一時間朱溫的聲望在民間如日中天,可幾家歡喜幾家愁,普通小民是高興了,那些世家大族就不高興了,因為他們的產業都很大,按照朱溫的說法,他們都是要繳納稅收的,要把全年的收入中的兩成當做賦稅上繳,雖然這一點並不能讓他們有多大損失,可還是讓這些世家大族的人心裡不爽。在他們想來,他們原本就比那些小民高上一個檔次,稅收與他們根本沒有多少關係。
歷代以來士大夫不用繳納賦稅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可這世道說變就變了,說什麼讓天下人人平等,這不是開玩笑嗎?如果任何人都平等了,那我們還當官做什麼?有錢就要交稅?真是從何說起啊?難道有錢也是錯?
但這些話他們只能憋在心裡,而不能說出來,說出來的話就很可能得罪朱溫這個瘟神,在他們想來,朱溫的所作所為不過是為了譁眾取寵,收買人心,一定是有所圖謀,當即就有人暗地裡到皇上面前告狀。
可李曄本人也拿朱溫沒有辦法,只能乾瞪眼而已,李曄本來就心煩,聽了這些告密的臣子的話,心裡就更是煩的厲害,心道:“都是這個朱溫惹的禍,弄什麼不好,非要讓百姓們都不交稅,這可害苦了士大夫們了,讓這些千年來沒有交過稅的人交稅,還真有些難為他們,無怪乎他們會暗地裡編排朱溫的不是。”
朱溫的這以政策傳到其他藩鎮哪裡,各藩鎮的節度使當然是嗤之以鼻,他們可沒有朱溫那麼財大氣粗,如果沒有百姓們上繳的各種賦稅,他們的府庫中哪裡會有糧食和金錢?沒有糧食和金錢,拿什麼來養活十萬甚至是數十萬的軍隊?
蜀中的王建問自己的心腹謀士韋莊道:“韋先生,對於朱溫的這種做法,你怎麼看?”
韋莊也是有大學問的人,當然知道朱溫如此做對社會安定能做到很大的改善,可沒有賦稅收入,一切開銷從何而來?蜀中雖然富庶,可府庫中的大部分收入都是百姓們上繳來的賦稅,如果沒有了賦稅收入,他真的不知道該用什麼方法來充盈府庫了。
韋莊道:“梁王如此做當然有他的道理,梁王在亳州、宋州、邢州、相州、澶州等地都有各種工廠和產業,每年的收入相當可觀,他們可以用工廠生產的工業品和礦產換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