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1部分

還能跟好姐妹一樣。這要擱二十一世紀,早就鬧的紛紛揚揚的要打小三兒了。”

這也是朱溫在來到古代之後感到的唯一的一點好處。

朱溫雖然整日的在後院兒陪妻兒,可一封封的戰報陸續送來,秦賢的部隊果然不堪一擊,被龐師古的騎兵衝了個七零八落,又被徐懷玉的人馬以絕對的優勢個個擊破。李唐賓的部隊更是來去如風,乘機襲擊秦賢落單的小隊,特別是李思安的“投矛手”隊伍殺傷力非常大,碰見同等兵力的隊伍根本不用接觸就把敵軍給解決掉了。

秦賢的數萬人馬如喪家之犬一般一路向南逃竄,返回蔡州。跑出宣武軍的地界之後檢點人馬,竟然損失了兩萬多人,搞的秦賢鬱悶的要死。~

,。 ,

第一四零章 再下亳州

歡迎大家來到……:。

龐師古和徐懷玉等人凱旋而歸,一路上還不住的安撫被秦宗權軍隊擾亂的百姓,招撫逃走的附近各縣衙官員和皂隸,恢復正常建制。

李思安、張虔裕、氏叔琮三人各帶一千人馬就在汴州、宋州附近與秦宗權的殘餘部隊周旋,保境安民,乘機對那些佔山為王的土匪進行招撫,不行的話就圍剿,一時間倒也增加了不少人馬。這些山賊土匪都是悍不畏死的傢伙,打起仗來十分勇猛,以前是為了生存才佔山為王,現在成了官軍,被氏叔琮一頂頂高帽子帶上去,很快就彷彿被洗了腦一般,死心塌地的當了官軍。

氏叔琮這一招當然是朱溫傳授的,正所謂攻心為上,想讓這些土匪忠心,首先要讓他們知道做官軍不但有飯吃,有銀子發,還能受到百姓們的愛戴和擁護,就算戰死沙場百姓們都不會忘記他們。只有讓他們從心裡感覺做官軍是對的,他們才會死心塌地的當兵。

朱溫接到稟報,讓他們還佔領各自的山頭,不過屬於游擊隊的形式,歸氏叔琮節制,不過不准他們打家劫舍,每日就在附近巡邏,防備秦宗權的報復。他們這些人的開銷由朱溫來解決,當然若是他們遇見了秦宗權前來擄掠的隊伍,打的過就打,打不過就聯絡氏叔琮和李思安等人,讓他們解決。

現在氏叔琮和李思安等人彷彿成了宣武軍各州的綠林瓢把子,天天也帶著各自的手下住在山上。這些各三寨的嘍們就是最好的斥候部隊,碰見秦宗權方數百人的小隊就乘機圍殲,倒也能搶到一些戰馬和物資,兵器和盔甲當然也是他們蒐集的物件。

可有一點朱溫的命令很明確,就是對淮西的兵不施行招降,因為淮西人出了名的反覆無常,這些人有都殘暴成性,就憑他們把人肉當乾糧那一條上,就足夠他們死多少回的了。對於這種人,只能以暴制暴,沒有道理跟他們講,如果招降了他們沒準兒哪天就反出大營了,還不如殺了比較合適,永絕後患。

朱溫忽然感覺到自己現在對於殺人這種事情一點都不像以前那樣糾結了,前線氏叔琮和李思安帶領的隊伍每隔三五天就會送來捷報,每一次都會殺數百甚至上千人的淮西賊兵。這些戰報送到朱溫這裡,已經沒有了以前那些震撼,現在這些在他腦海中不過都是一些數字而已,彷彿所殺的不過都是一些土雞瓦狗一般。

朱溫不由的在心裡嘆息了一句,亂世之中,人命真的顯得很是低賤,簡直如草芥一般,怪不得人都說“寧為太平犬,莫為亂世人。”果然有些道理。

朱溫更瞭解了一個道理,殺人這種事情也和其他事情一樣,見的多了也就見怪不怪了,只要殺的不是好人,心裡也不會有太大的愧疚心理。

朱太夫人卻是時常告誡朱溫,勸他少殺生,得饒人處且饒人。朱溫嘴裡答應著,可鐵血一般的手腕卻絕不手軟,把在汴州、宋州境內的淮西軍殺的落花流水,僥倖逃回去的潰軍提起宣武軍就害怕。

現在在汴州做客軍的朱瑾算是見識到了朱溫的厲害,這時汴州算是暫時安全了,朱瑾也急忙提出要回鄆州,朱溫也不強留,還送了一些汴梁的特產,還有一些戰略方面的物資。如果說送金銀的話就顯得有些見外了,可不送金銀的話,其實人家更見外,不過表面上卻顯得很是高興。這就是中國人的處事方法,寧可吃虧也要好面子,正是因為如此,朱瑾沒有收朱溫送的大批金銀,只是收了些許當地特產就上路了。

朱瑾不收金銀,朱溫當然也不會嫌自己錢太多,反正朱瑾的五千人馬在戰場上也沒有發揮太大的優勢,只不過搖旗吶喊充充場面而已,並沒有什麼大的功勞可言。他不收銀子,朱溫正好可以用來從南方購買大批的糧食,救濟那些被秦宗權擄掠過的百姓,最起碼讓他們能夠支撐到秋收以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