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師鐸等人,收編了他們的隊伍。
發兵圍困廣陵,楊行密困守廣陵城,城中糧盡,甚至以人肉充飢,楊行密不得不退出揚州,乘機攻佔宣州,並鞏固勢力。
這些年一直與孫儒和錢鎦不斷作戰,在夾縫中生存,後來朱瑾與李承嗣來投靠楊行密之後,情況才好轉了一些,特別是李承嗣麾下的三千騎兵驍勇異常,在南方這種體格羸弱的地方簡直可以橫衝直撞,無人能敵,朱瑾也有數千山東漢子帶來,當然也成了楊行密的得力臂助。
加上楊行密麾下的大將李神福、周本、田頵、劉威、安仁義等人的力戰,倒也算是風生水起,孫儒一時半刻也不能把他如何。楊行密麾下眾將曾一度攻佔蘇州、常州、潤州(今江蘇鎮江)等地,後來蘇州、常州又被孫儒的盟軍劉建峰麾下大將馬殷攻陷。
錢鎦的勢力也常在蘇州、常州一代活動,可以說這長江兩岸的幾個大城一直處於戰火之中,你來我往來回攻伐,原本繁華的長江兩岸飽受戰火的摧殘。
可以說這幾股勢力中孫儒最為殘暴,而且帶兵無方,而且他在秦宗權麾下別的備有學到,就學到了行軍打仗的時候用人肉做乾糧這一手,每次出征,就把老弱之人殺掉醃製起來,以作軍糧。
這種殘忍的對手確實可怕的要命,就連當年跟他同為秦宗權麾下大將的劉建峰都怕他三分,所以這些年來劉建峰也不得不跟著孫儒南征北戰,劉建峰處事圓滑,不敢得罪孫儒,主要是他的兵力不如孫儒,他麾下的智囊兼大將馬殷時常對他說“要忍,等待時機,謀定而後動,孫儒倒行逆施,殘暴好殺,這種人遲早會不得好死,只要忍過這一時之氣,就可以儲存實力,到時候找一個富庶的地方為根基,見利基業,方為上策。”
劉建峰時刻也忘不了這句話,所以他在秦宗權死去之後的這兩年,劉建峰一直以孫儒馬首是瞻,但大規模的戰役劉建峰一向是找機會拒絕,他可不想讓自己的隊伍替別人做炮灰。至於小規模的配合,劉建峰並不拒絕,因為這也會增加自己的實力,雙贏的局面那個不喜歡?
打敗龐師古的就是孫儒和劉建峰的聯軍,兩路人共同攻擊龐師古的隊伍,龐師古苦戰之下還是不得不敗退。孫儒和劉建峰本欲乘勝追擊,卻因為錢鎦乘機攻佔了蘇州、常州,這才不得不回軍應付錢鎦。
淮南迎來了又一次大規模的征戰,孫儒、劉建峰、楊行密、錢鎦四方勢力爭相攻捍,在這塊久經磨難的大地上打起了拉鋸戰。
第二十二章 用兵淮南
李存孝體格強悍,雖然背後中了數箭,但由於盔甲的阻擋,受傷並不嚴重,今天他早早的就起了身,因為他的新主公朱溫要見他。
他穿了一件中原樣式的衣服,可他那彪悍的身材以及常年在戰場上磨礪出來的氣質讓人一眼看上去就是一位久經沙場的將軍,即便是穿再文雅的衣服,也掩蓋不了那出鞘利劍般的殺氣。
經過數年的磨練,他已經不是幾年前在上源驛時的那一個愣頭青了,他知道自己現在的處境,自己雖然替河東立下無數汗馬功勞,可如今已經不容與河東,可從內心深處他也不願意與曾經的義父李克用兵戎相見,即便是李克用想殺他,他也不想與李克用為敵。
對於朱溫他還是很有好感的,因為這些年雖然與朱溫份數仇敵,但朱溫在中原的聲望他還是清清楚楚的,一個出身草莽的英雄,在十年間打下中原諾大的基業,治下百姓安居樂業,兵強馬壯,這種人天生就是做大事的人。每一次出擊都有其理由,每一次出擊都能達到既定的效果。
李存孝苦笑一下,心想,就像這一次一樣,在自己即將在李克用處死的那一刻,朱溫的出現絕對不是偶然,如果朱溫早一刻出擊,自己一定會與義父李克用並肩作戰;如果朱溫晚一刻出擊,自己已經是一個死人,洺州城就會被李克用輕而易舉的佔據,這足以證明朱溫對時機的把握是多麼的準確。
在李存孝想來,朱溫讓自己去商議軍情,無非是想利用自己對河東的瞭解,來對付李克用,而自己這個瞭解河東的降將,定然會成為攻伐河東的先鋒,而自己麾下的將士大多也將成為戰爭的炮灰,這是大多數降兵的歸宿。既然投降了,要麼解甲歸田,要麼被殺戮,要麼就要跟隨對方出征,打最艱苦的仗,這是李存孝的理解。這麼些年來,他自己也是這麼做的,他也一直以為是理所當然,他曾經收編的大多數岢嵐、遮擄軍的降軍都已經在這幾年的征戰中死傷的差不多了,能夠留下來的都是精銳中的精銳。
他嘆了口氣,彷彿是為了自己的命運而嘆息,有或者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