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揚掩飾不住心中的喜悅之情,剛板了一下臉,嘴又不由自主的咧了開來。忽然他想到還有另外一封信,趕忙開啟。信中寫道:
“黃將軍的降書相比楊公已經過目,受降一事還望楊公如實稟報聖上,鑑於恐義軍發生騷亂,還請楊公秘密行事,守口如瓶。若有一絲訊息傳入義軍之中,我可不敢保證楊公的安全,現奉上寶刀一把,以作信物。”
信末署名是“黃王帳下定遠將軍朱溫”。
張揚看了看床頭那柄短刀,也就是一把普通的短刀而已,心中所謂的“寶刀”只不過是提醒他張揚,朱溫想要他性命易如反掌。
張揚心中冷哼一聲,心道如果不是我帳中有女眷,不想讓人知道,哪裡能讓你們這幫小賊趁虛而入?不過想到自己的大帳在軍營正中,八千人馬就駐紮在周圍,敵人竟然神不知鬼不覺的進了自己的大帳而不被發現,可見來的人定然是絕頂的高手。
“幸好這次他們沒有惡意,若真有殺我之心,恐怕就算有九條命現在也玩兒完了。既然他們這麼好的機會都不下手,想來這次投降應該有誠意。”張揚自以為是的想。
他那八姨太小聲問道:“到底是什麼事情讓你高興成這個樣子?”
張揚本能的把手中信往懷裡一收,淡淡的道:“沒什麼,婦道人家就不要管那麼多閒事了。”
他急忙穿了衣服,一封洋洋灑灑數千言的八百里加急密奏派人送往了長安,這種事情當然是要把張自勉矇在鼓裡的。這麼大的功勞怎麼能讓別人分去呢?
張揚這邊剛吩咐人把密奏送走,張自勉派人來請張揚去議事。張揚心中冷笑一聲道:“黃巢都打算投降了,還議個什麼事?”
張自勉怎麼也想不到天平軍的張揚竟然提出說將士們久未征戰,連著大戰了十餘日,將士們疲憊不堪,需要休養生息,請求罷戰數日。
各藩鎮的將士哪個願意真的替朝廷出死力,不過大唐王朝畢竟是天下共主,誰也抹不下臉來第一個說話而已。這時見張揚第一個提出來了,紛紛附和。
身為東面行營招討使的張自勉也只有乾瞪眼的份兒,畢竟張自勉只有二十多歲,在軍中的資歷跟這些各藩鎮的節度使沒法比。就在半年前他張自勉還不過是潁州刺史,由於最近數月來在戰場上表現出來的驚人的軍事才能,才讓他當上了這個招討使的職位。
可一旦這些各藩鎮的老傢伙,撂了挑子,張自勉除了乾瞪眼還實在想不出其他的辦法。
張自勉嘆了口氣道:“既然各位一致同意休息整頓,那就先修養三日,三日後再議攻城之策吧。”張自勉空有報國之心,碰到這幫老油條,也只有嘆氣的份兒了。
等各路藩鎮都走光了,張自勉自己一個人靜靜的呆在議事的大帳中,英俊的國字臉上眉頭微皺,口中喃喃的自嘲道:“招討使……狗屁的招討使,這幫老傢伙有哪一個真的能聽我排程?打勝仗?做夢去吧!”
……
甄城之中,義軍各將領紛紛摩拳擦掌,準備和官軍大戰一場。可一連三天,官軍都沒有來攻城。可官軍分明還在城外,他們為什麼不攻城呢?
性格暴躁的李罕之氣的直罵娘,“他孃的,要打就打,不打就他孃的滾蛋,在城外晃來晃去晃得老子頭暈,真想出城去幹他孃的。”
他話是這樣說,可沒有黃巢的命令,任何人不能出城迎戰。他可不想冒這個頭,畢竟黃巢的命令還是很少有人敢違背的。
這幾天一切安排妥當,朱溫才空閒了下來,練了一個時辰的混元無極心法,感覺自己的內力似乎又精進了一些,雖然進步比較小,但也是非常可喜的。
忽然他想起似乎有些天沒見到呂洞賓了,這位傳說中的神仙,江湖中的劍道高手現在在幹嘛?朱溫這些天來忙於軍務,倒是把那位老神仙給忽略了,竟然連呂洞賓住哪裡自己都不知道。
朱溫問了下門口的親兵是否知道呂真人的住處,那親兵說呂真人都走了好些天了。朱溫有些納悶兒,“你們怎麼不稟報一聲呢?”他有些生氣的道。
那親兵很少見朱溫生氣的樣子,心中恐慌,雙膝一軟就跪了下來,急忙道:“小的不知,小的以為老神仙跟您辭過行了,見將軍這些日子忙裡忙外的,實在是不敢打攪啊……”
朱溫擺了擺手示意算了,他也知道,像呂洞賓那樣的世外高人,只要他想走,沒有人能攔得住他。
到了第四天,官軍終於開始了行動,但並沒有開始攻城,彷彿是在城外建立木寨,彷彿有長期圍城的打算。
這一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