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聽了。
一陣沉默。
他是君子又不是傻子,自然懂得李奧的意思。
問題正是他知道這件事世間最難,才會義無反顧挺身而出去改革。
“縱螳臂當車,亦橫道中立。”老人舉起杯,向李奧示意,同時也表明了自己的心跡,哪怕粉身碎骨,仍矢志不移。可以說,在慶曆新政開始改革的一刻開始,他便做好了隨時犧牲自己身家性命的準備。
“老先生,我聽說過一個有趣的理論,叫做木桶理論。”李奧又換了個話題。
“請指教。”老人拱手恭聽。
“此理論用一木桶作比喻,形容現實某些事態變化。理論說,假如有一個正常擺放的木桶,它由參差不齊的木板組成,那麼此木桶所能裝水的極限,不在於最高的那一塊木板,而在於高度最低的那一塊木板。”李奧微笑道。
說完。
李奧啪地打個響指。
用白雲憑空變出一個木板參差不齊的古怪木桶。
再以手指一點,木板上方有無數的清水嘩啦啦的往白雲木桶倒入。
清水抵達最矮的那塊木板後,便迅速溢位,然後又在即將水流濺落地面時消失無蹤。
此等神蹟。
讓老人的小兒子看得如痴如醉,連眼睛也捨不得眨一下。
老人透過這一演示,明白李奧的意思了,他眼中看到的卻不是神蹟,而是背後引申出來的意義。
“假如此木桶為大宋,那麼它只有三塊高木板,分別為代表皇權、士子和富紳,除此之外,還有七塊遠遠低於它們的矮木板,分別代表農民、苦力、小販、幫閒、雜役、孤寡、殘疾等等底層弱勢人群。這些底層人群的數量最多,佔據了九成以上的龐大數量。”
“除此之外。”
“這些人大多不識字,見識認知僅限生活環境。”
“他們在天災**面前不堪一擊,抗風險能力幾乎等於零。”
“老先生,你的用意是將這個木桶重新改變,讓最高的三塊木板放棄部分利益,鋸短一些續長最矮的七塊木板,這個想法是好的,但它只是理想而不是現實。”
“先不說將三塊高木板鋸短一些能不能續長七塊矮木板增加木桶的裝水量。”
“僅說現實。”
“你真的覺得那三塊高木板背後代表的三大階層,真的願意減少自己的利益去幫忙窮人嗎?”
“老先生,你告訴我,你有多少同伴?有多少志同道合願意跟你站在一起戰鬥的同伴?別說願意跟你一起改變現狀的同伴了,你連中立的不會阻撓你實施新政的同僚也沒有幾個,你帶著少數幾個理想主義者,企圖挑戰整個大宋的利益階層,又怎麼可能成功?”
“改革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自古至今。”
“有幾次改革可以順利進行?有幾次改革獲得成功?”
“理想再美好,也要經得起現實的考驗,否則很容易幻滅。”
“大宋的皇帝為什麼不再支援你?除了他這個人性格軟懦無斷之外,更重要的是,他感到代表自己利益的那塊木板有動搖的危險了,他扛不住另外兩塊高木板代表的兩大階層的壓力。”
“如果不是這個皇帝,換一個更加心狠的皇帝,或者換一個士子沒有大宋時代特權的朝代。”
“老先生你和你的同伴早已經人頭落地了。”
“當然。”
“我不是說你想做的事不對,只是不符合這個時代的現實。”
“你想將理想變成現實,需要更加巧妙的辦法,需要更多的同伴,需要掌握更加強力足以支撐你們改變現實的力量。”
“換個方式來說,你發現大宋這條大堤出現決口了,有決堤的危險,你要做的並不是自己帶領幾個同伴跳下去,用血肉之軀擋住洪流。你需要解決的方法,需要更多的同伴,需要將決口重新堵起來的材料,需要將整條大堤重新修整過來的人力財力。”
“有一首歌是這樣的。”
“為了開闢新天地,喚醒了沉睡的高山,讓那河流改變了模樣,這是英雄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
“這種舉國上下億萬民眾齊心協力皆為祖國建造的力量和百萬戰士義無反顧奔赴戰場守護祖國的決心,才是最強大的,才是真正能改變現實改變世界的力量。”
“那麼實施這種舉國力量的前提是什麼呢?”
“是集體制度。”
“在你們這